近一段时间,教育部针对取消文理分科的意向向社会征集意见。这首先就是一个利好消息,国家决策开始征集民意,最普通者的意见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面对文理是否分科的问题,我的看法很明确,那就是分,而且必须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坚持分。原因又一下的几点:
1.文理文科让已经接受了义务教育这样的普及型教育的学生,接受专业性的,又取向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对其以后的择业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选择了文科或者理科之后,就不需要在学习之外的课程,这样学习更有的放矢。实际上,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课堂教育得来的,所以,并不是没有学文科使得理科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变得差。我想所有理科生都应该能正常又母语说话,能够正常书写一般性常用文章,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能力其实是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具备的,因为你已经能够用中文读写,剩下的就是自己去锻炼,就好比,技术和方法都交给你了,就等着你自己去做。这并不需要单独开设课程来学习,我们的学校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把不必开设课程的内容拿来开课。所以,理科学生没又必要单独学习历史,政治的高中课程,因为,在中国本土,他们又很多机会接触这些,一句话,他们会明白的。同时,文科学生也是一样,他们没必要开物理,化学,生物,只需要一个占用很少课时的普及型课程就可以,告诉他们我们人类现在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那些成就,能够做到那些就可以了。综上,不分科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且这样的加重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是无用的。
2.文理分科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机遇,尤其是那些——其实这样的现象又很多——在文史或者理化生特别又能力,而在相反的领域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思维模式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天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人天生感情丰富,有的人天生就拥有强烈的空间判断感,有的人天生身体强健灵活。其实很多又天赋的人同时也又着自己的弱项。如果不分科,那么对于那些专门拥有哪些些天赋的学生其实是一种埋没。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在毒害学生。现在连文理分科这样一点点的多样性都要抹杀么?也许又人说,即使不分文理了,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也会得到发挥啊,比如你文科的说平强,也可以在分数上得到体现。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又特长和特短的人,无论是那方面强的,都是失败者,只有那些全通的人才是胜利者。这无语抹杀了很多本来又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的机会。其实很多大家也不是全通的,例子就不用我举了吧,太多了,真的不分科,他们恐怕也就出不来了。
3.其实说了半天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你应试教育的格局不改变,分数决定命运的规则不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说平不改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状态不改变,我国贫困和积极不发达的人口众多的情况不改变,所有素质教育都是空谈,人要吃饭,人要吃好饭,人太多不够吃,吃的不好,上学去,使劲上,不是为了提高素质,知道么,象牙塔里的和上层建筑上的,我们学习是为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