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转]北京、天津、上海三地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潘峮 [闲逸] 2013-03-19 22:32:04 星期二 晴天 查看:110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这是转的人家一篇博客的文字,觉得写的在理,拿来了。

  第一次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北京、天津、上海三地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那次去天津出差。早晨在住地醒来的时候,阳光已经荡漾在室内,楼下马路也响起了稠密的脚步声。看看表,离吃早饭的时间尚早,推开临路的窗子瞧瞧匆忙的人流,便有了这个题目。

  打扮不算入时,但骨子里却透着大都市人气质的天津人要远比北京、上海人幽默得多。幽默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底蕴的一种外露形式。

  大抵是街道清洁的缘故,清晨天津的街道总是湿漉漉的。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一不小心连车带人摔倒在马路上,一群男女老少忽悠一下全围了上来,没有人去帮忙。小伙子利索地站起来,扶起自行车,满脸谦恭地对围观人群摆手幽了一默:"对不起,对不起,没练好。"众人一笑,自行车流照常在大街上流淌着。

  天津人这种颇有禅家"云在青天水在瓶"的风范,实在让人有一种轻轻松松、走在生活的音阶上的感觉。就因为那位不知姓名的天津小伙子这轻松的幽默,让我一整天都有一种好心情。

  后来,天津人摔倒爬起来,又轻松地对围观者幽默的情景,让我常有心中有事就拈出来晾晾的感觉。于是出差上海时总想观察一下沪上人的表现。有那么一日,漫步南京路,在天津看到的那一幕出现了。仍是年轻小伙子骑车摔倒,所不同的是,上海人没有人去围观,相反倒是当事者露出了一脸窘态,来不及拍打身上的尘土,像小偷似的东瞧西望,自卑地推上自行车逃了。上海人不原谅自己,不愿在四季的旅行中边走边唱。摔倒了明明是自己爬起来的,也不忍心去看看周围人投来的敬佩目光。

  北京人怎样?既然看到了上海人和天津人对待同一境遇的不同处理方式,我便"心怀鬼胎"地守株待兔。自行车王国的北京,这种机会并不少。下午五时的公主坟,自行车流并不比黄河水流得慢。没看清具体的原因,眼前穿着靓丽的少妇连车带人摔在了路边,少妇那苗条的身材一着地立刻大骂:"这是什么鬼路。"我下意识地瞧瞧周围平坦的路,无论如何也没有发现"鬼路",心里不免升起为路受辱的不平。少妇丝毫不被身侧的喧哗所扰,边起身扑打身上的土,口中还不停地抱怨、宣泄着内心的愤恨。

  看着北京的这位少妇,已听不清她的怨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一定在抱怨上帝把不佳的运气给了自己,完完全全忽略了应保持一个人应有的从容。纪实归纪实,对三地人思维方式可能有点妄说:天津人幽默轻松地对待生活,上海人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北京人遇事总不愿找自己的原因,生活中的抱怨声似乎刺耳了些。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24085 224355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