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温了那篇著名的清华某同学去港后的人生思考。
以为他写的算是真实,想的也比较深刻。令我很奇怪的是虽然他一直在强调谦逊,但是字里之间依旧可以看出他的“盛气凌人”,与他所体会的谦逊有所不符。就在我翻开圣经的时候,当那些文字有一次晃过我的眼睛,而没有进入内心的时候,我开始有些明白。
佛家说,自我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虽然西方看似是十分强调个人主义的,但从宗教上来思考,是不是也是一种无我呢?
想想他们会动不动就引用圣经,遵循上帝的旨意。
而被马列主义强化的我们,会毫无怀疑的听从那个见都没见过的上帝么?至少我还没有,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犹豫去教会的原因吧。
就算不说圣经,连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在我们的教育初期被批判的毫无用处。看三国的时候,看着他们常常引经据典,虽然不说这样有多好,但是可见“圣 人”在当时的人心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儒家也被看成是一种宗教的原因吧。
就算现在传统文化开始升温,但是提到孔老夫子,有多少人心中会燃起真正的敬畏之心。
很多文章都在说,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失去了自我,可是我却觉得,失去了独立自我的同时,我们却有这个太不易改变的自我。那个太关注与自我感受的内心,太关注工资,房价,婚恋,也就变得很难去吸收,很难去内化。就像一个枯树一样,叶子只是挂上去的,风一吹也就散了,而那个根却慢慢的在枯萎,这样子的怎么才能长成苍天大树呢!!
怎么样才能长成苍天大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