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许许多多的人都走了…
——题记
二、
总是准备下次去书店就买季老的书的,结果却一直没有如愿,因为还有许多浮华或者衣冠楚楚的书吸引去了我的视线。又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悄悄的离去着。
他的文章我涉猎尚浅,听过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印象中,这是一个平和的,洞悉世事的智者,宽容而超脱。第一次看季羡林的文章是那篇《永久的悔》,怀念他的母亲。没有如泣如诉的夸张言辞。只是淡淡的写了那个年少的时候,他是怎样去争取“黄的”“白的”那些面粉做的,更好一点的粮食。只是在结尾的时候说,他永久的悔就是从来没有注意到母亲吃的一直是“红的”,即粗糙难以下咽的高粱面,却精心省下仅有的半块月饼,和捡来的一点点麦子搓出的面粉给他做饼。这是那个贫穷灰暗的时代,一个母亲惟一能为儿子做的。又等不到报答就溘然长逝了。
言语平和,甚至是妙趣横生的,却有一种凝重的压抑感。沉重的悔。
他写《留德十年》出版后,有好事者不远万里,去探访当年的形迹。然后看到,那变成老太太的德国少女,一生未嫁,跟季羡林一起工作用过的打字机还静静的放在桌上。我无暇佩服这女人的深情,因为季羡林担负得起。我只是在衡量,要放弃这样的深情,要离开,要回到原可以不用承担的所谓责任中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割舍。爱而别离,求而不得,是怎样的苦楚,他就这么多年的坚定了下来。
那天一早在网上看到这消息,就怔了怔,然后在房间里喃喃自语,季羡林死了,季羡林死了…还有多少人已经死去,或将要死去?
三、
我对迈克杰克逊一直是没什么感想的,第一次看到他的消息就是那著名的猥亵男童的报道。心里就对他不屑又厌恶,以至于后来的澄清我根本没有注意。
改变看法是之前一个朋友告诉我的,这世界上真正能称之为净土的就是杰克逊的梦幻庄园,这个庄园的名字就叫做“neverland”,永无乡。传说中彼得潘的家乡。后来模模糊糊看报道知道里面有他收养的孩子,有他建的摩天轮,像是童话的国度。
也只能从这些报道中妄自揣测他的人了。但是我想,一个梦想着永无乡的人,绝对不是一个猥亵男童的犯人,我没有早一天知道,是个羞愧。
我不知道他是这样风华绝代的天王巨星,不知道他创过世界第一的专辑销售量,不知道那神奇的太空舞是他发明……。搜出他演唱会的视频,人流像潮水一般,百万人的尖叫此起彼伏。举手投足之间光芒四射,映照出现在无数哀悼,怀念的脸。
这样无可复制的人,永不会再来了。
四、
许许多多的人离开了我们,带走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们坚强又认真,勤奋又专注。作品纯粹而温情。
季羡林,杰克逊,张爱玲,三毛,尼采…
所以这个时代几乎已没有入世超脱博学的智者,没有风华绝代的天王巨星,没有才华横溢的大才女,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没有执着坚持的大哲学家放弃了自己…
没有大文豪如托尔斯泰者,没有机敏犀利如萧伯纳者,没有追求艺术才绝冠世如梵高者,没有坚强卓绝如贝多芬者…上帝毁了他们的模子,也砸碎了一个时代。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现在,只能闭上眼,塞住耳,静静的怀念一会,静静的哭一场。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