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肉臊与肉糜~

冯珺琪 [柔情] 2013-03-11 23:11:30 星期一 晴天 查看:18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一茶一坐里经常吃到

一碟肉臊配上饭

有时候,我点一个什么煲什么煲

其实只是为了那个肉臊。。。

 

偶然听到前面有一ws

猛力在朗读

~~~~~

心中不由大骂

操你个头啊。。。

莞尔一笑,倒也觉得肉操颇有气势

肉臊和肉糜其实是有区别的

      肉臊子比肉糜似乎好得多。北方许多面食,都讲究肉臊子铺面。台湾的担仔面,也是靠肉臊子撑局。肉臊子好比印度菜里的咖喱浇汁,或是北京涮肉时的花生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那一下儿。想来肉臊子比肉的好处,一是细,于是容易入味;二是碎,于是口感零落;三是做到这种可浇可洒、勾完芡成半液体状的,拾掇起来容易,可塑性强。
     
好肉臊子,第一得是调味精美。比如台湾担仔面,极正宗的肉臊子是鱼骨虾壳汤熬的,猪肉被这么清淡的汤一洗,火气尽去,臊子也淡雅可口了;陕西臊子面的肉臊子,那是蒜苗、陈醋、鸡蛋、黄花菜们轰轰衬出来的味道,简直像大观园里许多妹妹配一个宝玉,那肉真是几世修来艳福。
      
但其实除了调味,臊子本身切得好坏,多少有些讲究。鲁提辖和郑大官人撕破了脸皮,嗖一声兜脸把臊子拍人脸上。老郑不乐意去掏刀子了,咱们却得为老郑喝句彩。因为当时说道下了一阵的肉雨,说明肉是整齐细碎了的;但还没有到虚无飘渺的沙尘状态。我小时候看老人家切肉,总嫌他们切得不碎,当时人家总说我笨,说切多了就没肉味了。后来看梁实秋大人写狮子头,多切少斩不可剁成碎泥,大致有些明白。当然,细些的说,要粗切细斩,而且切成石榴大小最好如果切得太细,肉的筋骨、嚼劲、神魂都没了。拿些死肉做出来,能有什么味道?当然他们二位不统一的说法还有。梁实秋大人说,狮子头在北方叫四喜丸子,这个似乎不怎么对头。因为据我所知,四喜丸子是要炸的,而最正宗的狮子头,是进了钵用炭基煨的。
     
一般肉臊子做丸子,讲究稀芡粉慢慢捏圆。这得有黄蓉的巧手,因为肉臊子如果细了,好比少女脸,吹弹得破,非柔若无骨的细做不能成。无锡另有一个老做法,就是把肉臊子往油面筋里塞,让油面筋帮它定型塑身去——当然过程更为繁难。

      肉臊子的另一好处,是让肥肉有了再生之机。本来这世道除了资深红烧肉吃客,对肥肉有爱的人都会被当成饕餮怪,但偏偏臊子这东西,缺肥肉万万不可。七瘦三肥或六瘦四肥或其他比率随意搭配,总之肥肉是不可或缺。把肉臊子当一具躯壳的话,肥肉就是灵魂和神采。肥肉上了身,肉臊子才丰肌玉骨、神气活现,不然便形容枯槁、死气沉沉。肥瘦得宜的臊子,有肉的滑嫩润口,又根本不需嚼,这份乖巧伶俐圆滑懂事,就是肥肉的个性了。
      
真把臊子更进一步肢解,差不多就是肉糜了。真把肉糜来喝的,似乎除了先古一些变态者(比如纣王让姬昌吃伯邑考),比较少有。现代来说,似乎肉糜只是加工的一个步骤。如上,肉糜本身已经不很好吃了,不把它重新做点花样,太对不起人。《食神》里就是一个好例子:莫文蔚铁棒翻飞,硬生生把块牛肉砸成肉糜,用来做撒尿牛丸,也算一例。鱼丸、牛丸、各种可以用来涮锅的丸,大多都是肉糜所制,而且味道不易辨别。当然,鱼丸、牛丸最兴盛的地方是粤地,而那里的饮食早已超越一般思维,到了复杂即艺术的境地。因肉糜的过度稀薄化而吃不出肉的本来面目,对他们来说只是进一步接近了《红楼梦》里茄鲞只是略有点茄子味的境界而已。

从靡靡之音开始迷恋精细饮食

唉,这生活啊~

别有一番滋味~~

 

顶一下(32 写日记 1183835 22641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