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土家舞蹈】摆手舞

杨娇 [随感] 2013-03-11 02:13:05 星期一 晴天 查看:216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摆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生产、生活习俗。土家语称摆手舞为“舍巴”,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区。相传古代瞫氏在东门关伐一异木,沿酉水流至漫水生根复活,其子孙常舞于树下,形成以后的摆手舞。据考证,摆手舞是在土家山民打猎归来、丰收之后、打仗凯旋归家时,以舞蹈庆祝丰收和胜利,经逐步演化而形成的。
    很早以前,跳摆手舞的时间、地点不固定,凡有喜庆之事,就地蹈之。清顺治8年,在河东舍米湖修建摆手堂后,才有固定的跳舞地点和时间。从此,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就成为摆手舞节,在舍米湖举行盛大的摆手舞会。土家族山民聚集在摆手堂前,在“梯玛”主持祭祀仪式后,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围圈而跳。舞蹈时,由一人司鼓兼鸣锣,众人随鼓点进退而舞。舞者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两人相对,踢踏摆手,扭腰旋转,刚健有力。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旋转摆”等,有“大摆”和“小摆”之分。每舞一周或数周变换一套程式,把许多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套套相连,环环紧扣。如“生产舞”(“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挖麻陀”等等)的动作包括耕田赶牛、播撒谷种、扯秧拔苗、薅秧锄草、打谷挑担、扬谷筛米等动作,将整个生产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摆手舞的内容丰富,除“生产舞”外,还有表现古代打仗凯旋的“马前舞”、表现在宫廷朝拜土王的“饮宴舞”、表现守猎生活的“赶仗舞”;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捉蚤子”;表现动物活动的“水牛打架”、“公鸡打架”、“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跳摆手舞的主要特点是双手在不超过眉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节奏鲜明,有锣鼓伴奏。



    摆手舞是一个古老舞种,鄂西是古巴国地,古代已有灿烂的巴文化,歌舞是其中之一。≤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巴师锐勇,歌舞以凌殷人。” “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今所谓:巴渝舞也。”杜佑《通典》卷154中说:“巴渝舞飞舞曲有\'予渝\'、\'安古\'、\'弩渝\'、\'行辞\'四篇”,可能是四段舞组合。近代土家族的(摆手舞)军事动作有“披甲”、“卸竿”、“队比”,表演者挥竿、矛、戈等,与(巴渝舞)表演者披盔甲飞持弩箭颇相似。出土文物上"巴蜀图语"有双角带剑跳着摆手舞的。由此看来,(摆手舞)可能沿袭(巴渝舞)演变而成。



    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而名。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蓝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在摆手堂进行,规模大,时间长。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摆手队伍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参加者众多。表演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闯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动、日常生活、战争场面等。小摆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举行。其内容为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种、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 摆手舞有独唱、领唱众和、众人齐唱等形式,曲调随舞的内容而变换。竹枝词记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土家人每逢新春佳节,便在正月初三到十五之间择一良辰吉日,并于这日晚上带上供品,提着灯笼汇集“神堂”,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结束后,人们便把灯笼挂在衫树上,并在树下悬一面大锣,放一面大鼓,有一人敲锣击鼓。这时大家和着锣鼓节拍,环绕大树跳“摆手”。表演时,由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八郎庙”或“摆手堂”等舞。其特点是摆同边手,并躬腰屈膝,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锣鼓节奏明快,十分优美,表现了土家族人勤劳朴实的特征和勇敢豪放的民族气质。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挖麻坨”,“打蚊虫”,“捉蚤子”等生产生活动作。在古代还有车前舞,宴会舞等。

摆手舞这个古老舞种,自产生而后,历经久远。道光〈〈长阳县志〉〉卷三载:“正月初间,男女各集歌舞,拨出不详,名曰摆手,又谓之调年,”可见,摆手活动实为求来年平安生活。

    如今,来凤县河东还保留着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摆手舞的习俗,每逢摆手舞节,身穿土布长衫、头缠青色丝帕的男子和身着土布服饰的女子,汇集于摆手堂前,尽情地欢舞。来凤县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摆手舞节日盛会。



顶一下(32 写日记 1181907 224677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