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的老房子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老房子。老房子,在某种角度和心情底下看过去,其实是有点吓人的。
但是老房子又是那么漂亮。这种漂亮大概是喜欢新型高层社区的人无法接受的,因为它总是带着些萧索,寒森森的巫气,蒙尘的艳丽,长满茸茸青苔的旧时回味。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女子,手指上还有残败的蔻丹,而你必须去真心聆听她的故事,你才可能因了解而爱慕她,这是和喜欢天真少女不一样的情怀,前者需要时间和耐心,后者,几乎什么都不需要。
外地来武汉的人跟我说:最讨厌看名胜了。又说:带我看看有特色的小地方。心里不免暗喜,遇到同道中人的好处便是,不仅可以一起玩,还省却了黄鹤楼东湖磨山几百块的门票。
我们从积玉桥下车,穿过一条长长的菜市场,便看到蓝底白字的路牌写着“昙华林”。
这儿现在确实是衰败得不成样子,令人叹惋。可两百年前它却是整个武汉最繁华的地段之一。那时候,医院、商埠、学校、公寓、花园、教堂,一座座漂亮的小楼比邻而居,居住着很多的风流名士或割据军阀。现在,人已经不见,房子还在,可是坍颓了。路过的老屋里,竹竿支出来,晾晒着小孩儿的衣裤,或者家常的棉被---旧时的王谢厅堂,已是如今的百姓人家。
从戈甲营44号的小铁门进去,有一座基督教崇真堂,那天教堂里没有唱诗,空荡荡的肃穆着,十分荫凉。我们并非信徒,但怀着虔敬之心走了进去,有教堂的工作人员问了一声,但并不阻拦,便允许我们在木椅子上坐了一会,清凉的空间里看到墙壁上贴着的路加福音里的句子,“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而教堂外面,两位老者正在阳光下小憩,光影照在门旁樟树的叶子上,落下后筛出斑斑点点落在老人的脸上,忽然觉得,活在世上确实应该时时安心,时时觉得有福,心怀感念并要学习平静。
有一些名士居住过的小公馆,两层楼并且带有花园阳台的那种,现今分住着七八家。比如汪泽故居,在太平试馆一号,建造于清末民初,砖木结构,二层宅第,当时定然十分气派,有天井,有雕花的栏杆,而今,一楼是一家台球馆,赤膊的少年在长夏午后打着一颗颗白色的球,蓝色的球,球和球撞击,发出寂寞的啪嗒声。
其实,心间不是不落漠的,虽然不是武汉人,但住得久了,渐渐觉得武汉也是我的,就好比有人在网上说武汉人如何功利、爱计较,我总是会高声反驳---不是那样!
我见到的武汉人大部分是可爱善良的。如同早年香格里拉的广告,画面到了武汉时,给出的是很漂亮的一个女子,年轻,亲切。那是十年前的广告了吧,注解是:“武汉的聪敏。”那时,我还只是一个读高二的小女孩,或许缘分就是在那一刻定下了,十年后,我身在武汉,用我的笔歌咏它叹惋它爱慕它。
每一次从昙华林回来,总是有许多感想,或许,老房子的魔力就是能够勾起人的深情。
看着它们一天天衰败,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很难不忧思。
永远的昙华林好想去看看
上一篇:亲爱的我们要手牵手一直走下去好吗下一篇:乖乖答题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