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或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和世界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7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参加大会。她们讨论了反对扩军备战、男女同工同酬、保护童工等重大问题,并一致通过了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德国《平等报》主编克拉拉·蔡特金等人提出的一项倡议:将每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以此来团结世界劳动妇女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反对压迫、争取妇女自身权利和解放。她的倡议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年,美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士等国的劳动妇女首次举行了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从此,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活动逐渐扩大到了全世界。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第3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妇女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1924年3月8日,在中国著名妇女活动家何香凝的主持下,中国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次举行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集会,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废除多妻制、禁止纳妾”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制度,维护妇女权益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还有许多专属女性的节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区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每逢闰2月29日这天,是英国旧俗中的“妇女求爱日”。这一天,妇女可以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3月3日则是日本的全国“少女节”,又称“姑娘节”。这时正值红桃报春,所以也叫“桃花节”。
在印度,3月份有一个“妈妈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母亲节”,泰国的“母亲节”则是8月12日。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国汉堡的“太太节”。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狂欢节”。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这天,妇女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一切家务全由男人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