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转】仅以本段网摘文字羞辱一下中华书局的某些SB

韩秉君 [感伤] 2013-03-07 02:02:27 星期四 晴天 查看:244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仅以本段网摘文字羞辱一下中华书局的某些SB,水平不高就不要出书。

第一章《图国》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炼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国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吴起穿着文官的服装,以谈论军机的话题觐见魏王。吴起是个武将,但是这里记载见魏王却穿着儒服,说明一个问题,吴起文武双全,而且魏王不喜武将,所以吴起就穿了儒服去见魏王。“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魏王回答说:我不喜欢讨论战争,魏王是真的不喜欢讨论战争呢?还是假装不喜欢呢?我们接着看文章,“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吴起回答说:“我透过现象看本质大王怎么能说不喜欢讨论战争呢?说出违心的话呢?”“以见占隐,以往察来”这八个字可以看出吴起是个很聪明的人,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分析力。看见一些隐象,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现象,然后分析出事情的真相。俗话说,有因就有果,没有事情是空穴来风的。头一句话,吴起儒服,还说明了吴起有很强的应变力,懂的如何去应变,如何去投其所好。
吴起凭什么说魏王说的话是违心的呢?我们接着看吴起说什么。“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炼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四时就是四季,就是一年。现在国王你一年里都做什么呢?皮革就是战甲,斩离皮革,制造皮革战甲,还在战甲上用大红的油漆画上犀牛大象的花纹,没有用啊!
“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这个“衣”是动词,冬天穿起来不暖和,夏天穿起来不凉快,这里说的是衣服,接着说兵器。“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打造长戟二丈四尺,短的也有一丈二尺。张飞的蛇矛小说家记载是丈八蛇矛,一丈八尺。如果战国的长度单位与三国时代一样的话,这个魏王想做什么呢?
我们接着看:“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国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这八个字古文太复杂了,用现代名词解用现代名词解释,就是两个字“迷彩”,迷彩战车。
问:迷彩车什么用呢?叫做“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国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看起来不好看,乘坐起来又不轻便。迷彩车什么用呢?革车掩户,革就是皮革,古代科技落后,皮革,藤草,铁甲,就相当于现代的防弹衣,用皮革包裹着车,还把车窗给遮掩的实实的,战国版悍马。缦轮笼毂,轮胎是缦的,缦我们在庄子齐物论说过这个词语,包扎的严实,轮毂是笼罩起来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所以我用现代汉语解释为迷彩车.
一个战甲,一个兵器,一个战车,三样东西一年四季都在制造。“不识主君安用此也?”吴起怎么看待魏王的做法呢?首先一针见血点中要害,让魏王没办法再伪装,这是谈判的最高明手段,下马威,接着用谈判的最高明手段,叫做先擒王,说出了魏王隐蔽的东西。要么魏王会得意,要么会迟疑一下。不管迟疑也好,得意也好,立即抓住这个话题说下去,而且是批驳这个话题的弱点。
“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吴起说:这些东西啊,如果要想用来攻击或者防御的话,不知道如何使用之道,就好像待毙的鸡与狐狸搏斗,出生的小狗冒犯老虎一样,虽然有斗志但是包死。也就是说你魏王有这些东西,勇气可嘉,必死无疑。
为什么吴起说这些呢?"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吴起接着举例了,以前承桑氏的国王,只修文德,废弃武力,结果因为这个亡国了,还有个有扈氏的相反,靠着人多,到处宣扬武力,结果也丧失了社稷江山。一个级左,一个级右都灭亡了。相传吴起以前拜孔子为师,还是深的中庸之道的。
“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圣明的君主一定要有所借鉴内文外武,抵挡敌人,但是不进攻,这样违背了道义,等到敌人进攻,杀得你僵尸遍野才来哀哭,这样做是不仁德的。这个“逮”字的意思是 “及”,比如“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这句看出来吴子对战争的看法,如果有外敌入侵的话,是不能与他们说仁义的,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示敌以弱,息事宁人。

现在看第二段:魏王听了这些话以后是怎么对待吴起的?“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崇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馀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于是魏王亲自布席,魏王后亲自倒酒。“醮吴起于庙”也就是在太庙拜吴起,立为大将崇西河,拜将。“崇 ”就是尊敬的意思。西河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地名吧。吴起得到了很大的礼遇,当然吴起也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馀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与诸侯国大战76场,全胜有64,其它的都和解,为魏国开拓了大片的领土,四周围合起来有千里之地,这些都是吴起的功劳。
吴起是个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厉害呢?吴起是个军事家,我们来看看吴起的军事理论。

接着看文章的第三段:“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要励精图治一个国家,必须要先教化百姓,自己还要亲民,教化百姓让百姓知王化.亲万民可以得民心,所以有句话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吴起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所以现代的一些学者评价吴起是地主贵族阶级,我不赞同这个说法.历史上哪一个地主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有了民心以后,才可以作战.
“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但是有四点也是必须的,不能达到就不能作战,国家内部不和谐,不可以出军.当今领袖该看过吴子所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这个陈通假字阵。陈兵列阵的意思,军队内部不和谐不可以行军布阵。“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阵法摆起来不和谐。有漏洞不可以进攻。“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指挥作战的将领不和谐,战略方针不统一,不可以决战胜负。吴子这里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民心,四个不和,缺一不可。
通晓这些道理的圣君怎么做的呢?“是以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要叫人民参军打战,一定要内部先搞和谐了才能成大事。构建和谐社会是不是有什么动机,不得而知。“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不敢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隐招昭明天地,搞个正规仪式,然后才成事,这个叫做“师出有名”。《尚书》里面记载的一些文字,比如“汤誓”“盘庚” 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也就是檄文,这样才能有人跟着你去打天下。
“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平民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害怕死亡,但是打战前这么做了,师出有名,到了面临大敌的时候,士兵会以牺牲而引以为荣,以当逃兵为耻辱。为什么呢?因为得民心。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这句话要好好思考。企业留人最重要的两点第一点前景留人,也就是刚才说的檄文。“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第二感情留人,也就是刚才说的“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其次才排到待遇留人。

我们看第四段:“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道义道义,一个道,一个义。吴起眼里的道义是什么样呢?"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道可以让你回归原始,保持赤子之心,处不扰。义可以让你功成名就,成就事业。
“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谋略可以让你避开危险,事半功倍。“要”解释为“约束”。 约束;禁止 [keep within bounds;restrain;prohibit]。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约束可以让你保持守成之道,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吴子的思想,以后会说到。
“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如果行为不合道,举措不合义,而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一定会树大招风的,患难一定很快就会来临。因为不晓得“谋”与“要”,所以患难很快就会到来。
“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所以说呢,圣人是讲道义的,行动是有合乎仁义礼仪的。道义礼仁这四种道德,修习则兴旺,荒废则衰败。不相信吗?那我吴起说两个人,“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其实我挺为桀纣可怜的,一说到暴君失败者都要拿他们来举例,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没办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桀纣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做事情就不符号道义礼仁,我们不得而知了,就着相信吴起的举例吧。今天就先说这些吧。谢谢大家!

顶一下(32 写日记 1169061 224529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