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有言:因上精进,果上随缘。听了佛学的课对这句话一直印象很深。
随缘二字随处可见,口语中,文章中,精品店里的条幅中,皆司空见惯。试问:随缘何意?随缘乃佛家语,缘即原因和条件,随缘即随顺因缘,顺应根机。换言之,即好坏随缘,得失随缘,不怨天、不尤人,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坦然自如。为什么要随缘?因为好坏得失、荣辱毁誉皆过去宿因所感,皆是自己的思想言行所招,缘尽还无。故当自作自受。何谓精进?精进亦佛家语,即目标专一,不断努力,修善断恶,持续上进。《思益梵天所问经?四法品》卷一:“佛告思益梵天 :‘菩萨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四?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二者精进不懈;三者信解生死如梦;四者正思量佛之智慧。’”精进亦菩萨六度 之一。
为什么要精进?因为精进有诸多功德利益:得现法乐住;得世间法;得出世间法;得资财;得动静和谐;得解脱烦恼;得菩提(大彻大悟)。(参观:《大乘庄严经论》卷八)换言之,精进向上,才能得幸福、得快乐,才能成人,进而成佛。何谓佛?佛不是万能的神,而是觉悟的人,是自觉而后觉他的人,是大慈大悲的人,是无我利他的人。所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佛,意味着人生的最高境界!
故近代高僧印光法师说:“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231页)
因此,仅仅随缘是不够的。仅仅随缘,就有点守株待兔,无可奈何的味道。所以,要精进与随缘不二。何谓不二?即对立互补。随缘与精进既对立又互补。随缘不忘精进,精进而后随缘。这样既能不断向上,又能得失随缘,泰然处之,体动心静,心境平和、安详,不至于疲累失衡,怨天尤人,烦恼不断,伤害身心。
昨日拜访了下老友,话语间问及“精进” 的含义,于是特意翻看了下上佛学课的课件,因为当时印象还比较深,居然给我在那上G的文件中找到拉,特贴出如下:
精进又作精勤、勤精进、进、勤。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精进为修道之根本,如《善生经》中写道:“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精进的意义
贪逸恶劳是人的通病。由于贪逸,造成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为恶劳,所以希求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难就畏缩,尤有甚者,怨天尤人,不但对于前途毫无助益,反而起惑造业,空费大好光阴,岂不可惜!对治之道无他,唯佛法中的精进是最好的针砭良药。何谓精进?简而言之,精,即纯而不杂;进,即前而不退。唯有专心一意,勇猛向前,才能建成目标。
精进的内容
一般人为了求得功名富贵,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样的努力,只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罪业,为社会造成更多的祸害。佛教所提倡的精进 ,具有下列完备的内容,故能自利利人,福国利民:
一、披甲精进。人生的不安与痛苦,都是由烦恼而来,由于这些烦恼习气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执持戒定慧的矛戟,冲锋陷阵,才能降伏烦恼魔军,得胜而还。
二、摄善精进。去恶有如除草剪枝,固然应该务求尽净,修善则好比灌溉施肥,也必须时时用心,才能使菩提 幼苗茁壮成长。
三、利乐精进。众生于长夜苦海中轮回流转,我们应该效法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于一切时,一切处,普利众生,永不疲厌。
精进的态度
我们应该如何精进修持,才能断除无边烦恼,摄化无边众生呢?偈语里说“不计寒暑,朝夕勤修” ,指的就是:一、要有坚定的决心,不因气候的变化而影响工作,不因情绪的低落而忘记初心,不因环境的动荡而动摇己志,不因身体的倦怠而籍口休息。二、要有耐久的恒心,必须用心观照,念兹在兹,例如:当决定断除瞋恚时,二六时中 都要提醒自己修慈悲观,行忍辱行;当发心广结善缘时,从早到晚,都要勤于为人服务,给人欢喜。
精进的利益
精进的利益不胜枚举,《善生经》举出下列二点:
一、成就事业:滴水常流,则能穿石;不断钻木,可以取火。懂得牺牲奉献,勤奋努力的人,必定能够突破一切难关,开创远大的事业。
二、至终无忧:勤于修道,未生之善,令其速生;已生之善,令其增长;未生之恶,令其不生;已生之恶,令其速断。苟能坚持其心,必能破灭众恶,无忧无恼。所以在佛法中,六度以精进为主,无论实践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必须精进,才能完成波罗蜜。
5.7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