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海报网(什么是“好的内容”?)
因为好几个圈内朋友在海内比较活跃,我也时不时的上去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但我总觉得在海内玩和在Facebook玩的感觉很不一样。
在Facebook,我有几个生活中的好友在上面,他们经常邀请我参加一些社交游戏。比如一个测试,有十个选项,让你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出来,最后看看你和你的朋友们在价值观或者兴趣方面相似度如何。因为大量类似游戏的存在,Facebook给我的感觉很像是一个不散场的派对,多数人并不写什么博客,也不贡献什么内容,而只是一起玩、闲聊。给我的感觉,Facebook是MSN的升级版,不仅可以和熟人聊天,更在于有大量有趣的话题(也就是Facebook的大量 Application)引导大家聊。在这里,你不需要成为一个高级博客写手才能获得关注,只要参与就可以了。可以说Facebook上的用户是平等的,不存在所谓优质网友和普通网友的区别,也不存在看贴不回贴的问题。
在海内上的最大不同是,里面的用户都是圈内人士,虽然我加的好友差不多都是认识的,但是如果大家不讨论互联网,我几乎就没有动力上去看。在海内,最热的帖子还是围绕着Keso等几个专业博主,聊得也都是互联网的事。虽然说海内做的是真人社区,但是我没觉得和豆瓣有什么区别,话题不同而已。反而我倒是更觉得豆瓣这样的社区更开放——至少当我看到一个好内容时可以随时将地址发给另一个朋友而不用逼着他非得注册才能看到。
无论网站什么概念什么模式,用户来都是要看内容,好看的内容。而在对“好看”的定义上,用户对内容的相关度和质量的要求是成反比的——内容的相关度越低,用户对其质量的要求则越高;反之,相关度如果很高,内容即使很糙也无所谓。对我自己来说,儿子的一段对着“倒霉熊”哈哈笑的视频比越狱、康熙来了都要好看一百倍。内容的相关度的从高到低的排列大概是:亲友、熟人的信息;与本人兴趣爱好相关的、或是本地的信息;娱乐、新闻等其他内容。
55BBS的内容并不比天涯更精彩,但如果你是在北京的喜欢逛商场的女孩,55BBS就比天涯的时尚资讯更有趣。宝宝树里虽然有很多漂亮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但我作为一个父亲,对不是我儿子的王子和公主没一点兴趣。海报网在设计产品时曾经做了一个“衣橱”的功能,希望给那些喜欢秀的女孩多一些展示的空间。当时的一个逻辑是,在55BBS上,这种晒贴貌似很受欢迎。但是这个功能推出后,虽然有人晒,但是点击和评论并不高。后来找了一位55BBS的版主聊,才理解了内在的原因。在55BBS的版主看来,晒贴的价值也是很低的。真正有价值的帖子远不是把自己买的东西照几张照片然后上传那么简单。之前我一直不看好怪兽,是觉得他们定位有问题,现在才明白原来不仅仅是定位这么简单。套一句网上流行的语录,“这世上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人是我,另一个不是你”——如果秀东西的人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我为什么会感兴趣呢?
Facebook 凭着熟人关系,实现了一个“绝想平等”的网络环境,也由此绕开了“大多数用户创造不出有价值的内容”的这个Web2.0陷阱;而在中国的互联网,除了 MSN/QQ以及绝想网,可能还没有几个能把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圈进去的。而只要网站中的好友不是真实生活中的朋友、熟人,网站的核心吸引力就仍然是优质内容,而优质内容只能来源于编辑或者优质网友。Web2.0号称是以You为主角,号称是平民化、草根化,但是草根和草根其实是不平等的。
《动物庄园》中有一句话:“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换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那就是“所有用户都是平等的,但一部分用户比另一部分更平等些”。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