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者,若日之芒,月之皎,国之器也。所谓守土之基,拓疆之源,莫之过也。得之愈昌,失之日衰,自然之理也,是以“一言以兴邦”,仁者之言矣。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才者,岂同于书乎!昔者鸡鸣狗盗之徒而救孟尝君于秦,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而楚为之合从,绝缨之将而解楚庄王于晋困。此皆客之为其主,臣之效其君哉。且夫烛之武退秦师存郑,子贡游说诸侯而存鲁,大夫种请与吴和而存越。此皆人爱其故里,民忠其国家也。白起为将,六国不敢谋秦;李牧卫赵,秦兵未能图赵;蒙恬戍边,匈奴不敢南下。此皆将之勇武,虽千乘之师,难与之匹敌乎。及至秦穆公得由余百里奚,“开城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孝公得商鞅而用以霸道,是使民“敢于公战,怯于私斗”,遂富国强兵。汉高祖得韩信而后败项王于垓下,遂威加海内。此皆用人之长以为强国之本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夫以周公之德,尚吐哺反复以纳贤,可见一斑。商君变法,“立木为信”,千古之未有也。伍子报怨,“弃小义雪大耻”,史书之所未见传二也。鲍叔知人,荐管仲而自居其下,亦为后人所称道也。此皆名垂后世,而其才不世出者也。
人才之亡,若秦之逐客也。“客何负于秦”?然则秦王逐客令下,诸客惶惶。夫“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逐客而客亡,其若夫“借寇兵而赍盗粮”也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其人才之谓乎!得之一时,失之一世,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