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接到了煤化班小孩儿的电话,忽然想起在新疆身为教师的日子,那些曾可谓愤慨也好,激情也罢的文字还是要留下:
关于教师职责
尽管在授课前就不少有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孩子很难教育,但我的内心依然抱着一丝希望。然而,在随后的接触中慢慢发现,这里的孩子对老师、对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改变是所有老师都面临但又难以解答的一道难题。
开拓学生眼界,与他们交流、沟通是我的第一项计划:每周课程里,我都至少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向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母校、家乡、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乐闻趣事……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就那么安静的听着,时不时抛出一个可爱稚气的问题。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更增加了我踏实工作的决心。
为了弥补学生基础较差的局面,课本里出现的每个概念我都力求讲的透彻,但很快课堂秩序混乱成为更主要的矛盾,他们习惯听不懂,所以干脆不听,结果是更加不懂,就这样出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几番周折与摸索,我也曾在课堂大发雷霆,从心底里道出自己的气愤与不解,家长的辛劳、老师的教育、国家政策的倾向,无论是哪一点都足以告诉这里的学生,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活是有责任可言的,生活的真面目他们也只是看了一小角……在努力备课和不断说教的背后,我为自己许下承诺,站在讲台就要尽到教书的职责,要对台下渴望学习专业知识的那些孩子负责;走下讲台更要告诉他们更多做人的道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
亲身参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着实带给我很多感慨。身处这里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世界也还是很小……在祖国的西部物质水平并不是最为贫乏的地区,还有着这么一群孩子,参差不齐的是他们的学历,小学、初中、高中,但多数都是半路退学;捉摸不透的是他们的想法,顽皮、堕落、麻木是大多数的生活状态;随处可见的是吵闹的课堂,气氛、无奈、失望是老师们最常见的表情。这些都是有着便利生活条件,从小接受正规教育的我们未曾经历的,更无法想象。
然而,面对可气、可怜又时而可爱的孩子,此时已身为教师的我们再不能向旁观者一样抛出一句不负责的评价。初到服务地,教学校长的一句话始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技校里这些孩子很难教育,很少有人能学习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他们,如果这些调皮的、无知的孩子流散到社会,被不良的风气影响,那么带来的社会危害更是无法弥补的”。面对他们,教师们不仅仅要进行教学工作,更要教他们做人的基本原则,帮助他们在这里度过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这些在常规教育中倍感“忽视”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