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6-25 9:35:12 来源:广州局综合查询 阅读32次
三天的路已走完,脚步虽停了下来,但思绪却静不下来,在感慨时间的紧张,路途的艰难之余,又感谢它带给了我视野的开扩、思想的升华。
非常感谢的是公司的四位老前辈,他们就像讲解员一样,但又不是讲解员,因为他们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出来,极大地感染了我们,以前只是听同事提起过老南电发展非常困难,通过此次活动,让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西电东送事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多么的不易。
老前辈叶彩鹏同志告诉我们:建设天生桥电站对当地有两个好处,一是当地的财政收入明显增加,二是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完全改变,他们自觉地认识到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联系自身工作,我认为也唯有通过培训、学习、运用到再培训、再学习、再运用的过程,才能将知识作用于工作,将能力体现于工作。
参观天生桥总厂的展览馆时,馆里的安全警示室与荣誉室并存,墙壁上悬挂了许多描述总厂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方式方法的照片,很多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员工本人要立足自己的岗位,掌握好技术技能,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做到不给部门抹黑,不拖部门后腿。同时,每一次事故又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充分分析、挖掘事故本身,深刻反思,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变不利为有利,将其用于安全生产中,就可以取得更多的荣誉。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这是参观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后最强烈的感受。聆听四位老前辈对当年建设、管理电站及西电东送早期情况的叙述后,对老南电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时无论是外部社会条件还是内部施工条件都是那么艰苦,而且还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是大家仍是咬着牙将西电东送的一批基础打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立足后谋发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正是由于过去老南电人将西电东送的大旗扛起,才有了现在超高压人将西电东送的大旗挥舞。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西电东送的伟大事业发展所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们。
西电东送,千里银线,两端换流站之间的输电线路与站内设备同等重要,输电人员沿着线路,无论是崇山峻岭或是湍急河流,都一一跨越。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的就是能够齐心协力地保障每一条西电东送大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我想我们应当以“绝想都是一颗螺丝钉”的主人翁态度、“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吃苦精神、“无实力无以言尊严”的拼搏精神,依靠“制度培训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做到在未知的困难面前镇定,在取得的荣誉面前淡定。(李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