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真水无香,真人不露像。炉下留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多少年来,我想将自己在这里的经历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屡屡难以成稿。今次写到这个份上,对它绕也绕不开,跳也跳不过。不知是记忆的酝酿,是情感的发酵,还是岁月的催促,此时的心炽热难忍,蓄势待发。
记忆的列车仍在匀速前行。在那条自夏道至炉下的沙子公路上,忙碌着为生活而歌的人们。闽江的波涛随之欢唱起舞,不时跳荡着山形树影,流潺着惊猴的啼鸣,以及牧童的笛声。我们一行五人推拉着装有瓷器的板车,从夏道出发沿着闽江西岸而行,距出发点数公里的一条小溪与闽江的汇合处,板车随公路右转个弯,告别了闽江,向着深山密林前行。
当时的公路并不宽大,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并不多。每逢一辆两辆大型货车呼啸而过,尘土飞扬,莫不让人屏气敛息,加上山区天气风力式微,公路扬尘弥漫,久滞不坠。有时弄得我们继续前行不是就地歇脚不是。如适逢在路旁的养路站等国营企事业单位附近,我们就会就地歇息,进去洗把脸漱漱口,讨杯开水喝,并趁机加满随身军用水壶。这一次我们就是在这条公路右侧的一户国营单位员工家里完成这些作业的,好像是林业站,也好像是养路站,时间过于久远了。这户员工待客如宾,关心有加,看得出家兄与他们有点熟悉。
有的物事一生都难以忘记。我清晰地记得这户背靠青山的宿舍门前庭院,四周砌有腰身高的碎石围墙,院内布有简易的竹木架,架上瓜藤缠绕,果实累累;我清晰地记得快到目的地时,公路的正前方横亘着一座小山,山上山下翠竹成片,恣意摇曳;我清晰地记得这座小山让自己模糊了路的方向,推着板车远处看去以为应该向左转,走近一看原来确是向右转。我们随山势右转了个弯,豁然开朗。我们走出了尘土飞扬的山谷,走进一片了铺满绿色的开阔原野、一片充满田园风光的集镇——炉下。
主席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30年也只是时间长河的一瞬。我没有考究过“炉下”名称的由来,但它却与我的记忆紧密相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池水口,造就炉下湾水三千;一条闽江,燃烧人生岁月九重。水口水电站库区面积的漫涨,也有源自炉下涓涓细流的汇聚,也在回馈恩泽,也在延伸亲吻。不知那条公路、那座路侧庭院、还有那户坝头旁街市边的东家以及善良纯朴的那位耄耋老妪的命运如何。
今晨,推窗而望,东边青色的巨幅云状图腾,口吐火球,燃烧天际。想象中的炉下三千湾水,一定随之跳跃,随之起舞,随之欢唱。面向东方,心闪一愿:炉下火红,闽江沸腾。
4月30日 晴
找不着切入点的炉下
上一篇:女人说爱真的很疯,对不起下一篇:白的原因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