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好个刘禹锡,纵是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也未一击不起,依然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试想一个人二十三年的宝贵青春都毫无建树,白白消耗掉了,许多人也许会抱头痛哭,起码连这杯苦酒也端不起来了,可他刘禹锡竟能暂长精神。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社会中形成了一些很有特色的风气,亦或说在中国人的文化领域里形成了一种精神,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曾倍受打击,长期渴望撑起国家民族大梁的他们,经常可悲地沦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合理诉求的帮凶,或是成为“朝廷弃儿”,屡遭流贬。一方面他们脑子中固有的儒家“君本位”思想,迫使他们愚忠;相应地,对待黎民百姓的疾苦,常感到内疚。无论出于良知还是文化修养都让他们背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专制王朝的淫威,又令他们噤若寒蝉。可悲尤可叹啊。
正所谓酒不醉绝想自醉,情不伤绝想自伤。我们常常期许自己以理想这味裹着糖衣的一剂苦药,含在嘴里方领悟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悲喜交集。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真是个的人,就要堂堂正正地走在大路上,哪怕风雨交加、闲言碎语。如果不幸而是条狗,也大可不必躲在人世的一处阴暗角落,一边忍痛舔舐着伤口,一边冷眼观察着世事,时不时还要不痛不痒地吠两声,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哪怕流浪,也要顶着一片自由的天。
又看了一遍李连杰版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片中一首出现的一首诗让人不胜感慨: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海,只叹江湖几人归。
世事无常,世事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