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够最大限度地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教育方式;
二;能够秉承儒家文化的精髓视人待物、兼容世事;
三,能够放眼世界、海纳百川;
四,能够立足国家、民族利益,关注民计民生进而献计献策;
五,能够完善自我、强健自我“文化技术系统自我更新”以适应时势变迁及需求;
六,能够以“唯物”的视角明辨是非、把握“利己利人”的尺度,和谐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七,自始自终秉持“公性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的人生态度;
八,认识“文化的再生体系必须经历文化源流的自我透析”,绝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
九,把握“科学态度”的内涵本身就包括“辩证的、唯物的、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方法论,脱离于,何谈人才与教育?
十,能够忧患“中国教育”的行为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的成果之一,爱国教育潜移默化于中国“阶梯状教育”的每一个教育阶段,从哪里来?它就在中国汉文化的每一个“方块字”里!
那么关于“应试教育”我们有该怎么看呢?
从国内延续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来看,它的构成与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教育模式也需要集权化管理。
其次,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衍的国家,各民族间存在着民俗、民习、文字、文化、信仰方面等方面的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应试教育的执行应该说使这些差异、矛盾和冲突得到了相当有效的协调和统一,营造了当下和谐与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三,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不单单是“应试教育”压抑和制约了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存在的“潜质”的“成长空间”,可以说,任何形式的教育模式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原因不在“应试教育”,而在人口极端过剩;试想,假设中国大陆人口只有四九年的“区区四万万”会怎样?
其四,全面颠覆“应试教育”不符合中国国情,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集权制”国家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应试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存在性;
其五,不可否认“应试教育”有它的无可替代的缺陷,我们只能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需要更新和变革,需要更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将它完善和补充,但绝不是废除;
其六,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另外一种教育模式可以取代“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自诞生之日起至今,由于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各种违法事件的不断发生;
其七,全盘西化的素质教育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假设采取“美国式的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出现可能的断裂,
其八,“应试教育”之所以广招国人“唾骂”还有一个最根本性的原因,那就是:“应试教育”或多或少还背负着“封建科举制”的“阴影”,“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文化模式---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像个丑陋的“文化尾巴”,许多国人为此“蒙羞”;
其九,没有大大小小丑陋的尾巴何来五千年炫目光彩的文明历史?其实,无羞可言啊!恰恰相反,“尾巴”可以警醒我们修正我们的未来!
其十,我们是否应该感谢“应试教育”,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建设者既有“应试教育”的推行者、倡导者,也有“应试教育”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三十年的成就以及三十年后的成就可以肯定就是应试教育的开花结果,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就是文化教育的成败!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是需要同步发展的,至少没有“质”与“量”的证据证明“应试教育”严重地制约甚至阻碍了整个国家进步与发展,本人以为鞭策、指责、乃至全面否定“应试教育”不够客观,也不妥。
一己之见,欢迎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