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爱因斯坦2岁了,但却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开始咿呀学语,而且孤僻缄默得让人生疑,人们再联想起那颗不甚正常的头型,他们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这孩子会不会是个哑巴或者痴呆?”
等小爱因斯坦快3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母亲波琳就对丈夫说:“亲爱的,你不是说咱们儿子大脑袋里装满了智慧吗?可是他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说话,那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呢!”
但是,父亲对自己这个大脑袋儿子仍然抱有信心,他说:“你别看他说活晚,等到他会说的时候,一定说起来就没完!”
这个时候,爱因斯坦虽然不会说话,但耳朵对音乐却极为敏感。
有一次,母亲在自家的花园里弹钢琴,当她正弹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发觉后面有响动,她回过头去,发现小爱因斯坦正歪着大脑袋,聚精会神地听她弹奏,而且看那样子,分明是已经听得入迷了。她微笑着拍拍爱因斯坦的头:“我可爱的宝贝,看你入神的样子,难道你听懂了吗?”
接下来,每当母亲坐在钢琴前演奏贝多芬等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时,他都会悄悄地坐在母亲的旁边静静地倾听。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音乐不仅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像画笔一样,描绘出蓝蓝的大海和柔和的月光,真是太美妙了。
母亲通过一次次地观察,认为“大头儿子”肯定有音乐的天赋,于是请来城里一位最优秀的小提琴手,做爱因斯坦的家庭音乐教师,专门教他演奏小提琴。爱因斯坦进步虽不是很快,但他非常地刻苦。渐渐地,他已经可以断断续续地演奏部分莫扎特作品的片断了。
小爱因斯坦不会说话,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究竟在这个世界他看到了什么,谁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发展。
小爱因斯坦快到4岁时才开口说话,也并不像父亲预料的那样“说起来就没完”。相反,整天沉默寡言。
小爱因斯坦终于开口说话了,这让波琳太太一颗悬着的心渐渐地放了下来。不过,这个沉默恬静的小孩还是有意识地回避与他年龄相仿的伙伴们,从来不跟别的孩子玩,经常一个人躲在安静的地方沉思。
母亲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和小爱因斯坦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他从封闭的世界中拉出来,促进其语言的发育。只要她的儿子能够把自己所想的事说出来,那么她就可以帮他了。
但是,等小爱因斯坦稍稍长大些后,性格也很古怪,他从来不跟同龄的孩子们玩。
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为此,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马上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