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的離別不是殤
禿樹未現綠梢頭,春江水寒鴨戲游。炮竹聲聲笑顏開,圍坐火爐盡開懷。
團圓親故念過往,臨到別時喋不休。杯凉酒淡空獨坐,暗卷憂傷苦無眠。
————聚后別
兒時不知離別為何物,獨見年長者傷懷,卻也不明白是為何故。
常言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而在離別時卻免不了哽咽與無言,那時的沉默不知代表了多少的不舍與難言。
大了,才漸漸明白其中的苦楚。
孩提時,離了父母便覺著少了依靠,覺得自己沒了那份稚氣與頑劣的資本,不舍
離別后沒有人可以撒嬌胡鬧。
成年后,長久的別離開始了,沒有人會悉心照顧在身旁,沒有人喚走瞌睡蟲在耳邊,
沒有人在你猶豫不決時幫你一錘定音,再沒有人會困住你的所謂的自由。
婚後,下有嬌妻幼兒,上有年邁父母,一旦別離殤太多、念太重。這份憂思禁不起
歲月蹉跎的折騰,各種壓力陡然襲來。
人到中年萬事休,卻以兒孫繞心頭。擔憂常年在外的兒女辛苦勞累,害怕孫兒不思進取,
又恐年事已高未能享及兒孫福便早歸極樂。不想離別,惟願晨昏相見,夢中相依。
誰人的離別不是殤?
不為生活所迫,誰愿分離?
大家做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就是講我們能和父母待多久,結果讓人心寒、讓人心碎。
除去未成年時我們和父母在一起朝夕相伴,此後所有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不回。加起來
充其量就兩三年吧。人生在世幾十年,上一輩的辛苦換來下輩人的什麽呢?連簡單的呆一起
都是困難,我們能做什麽,能還什麽,簡單看來無非是我們欠上輩人的債還給了下一代。
長久的離開換來的感情淡然,這也是異地戀不能長久的原因吧。
在這個煉獄般的世界,人在不斷變化。我在想是否也可以用進化和退化來描述呢!
很多人早早的明白了什麽才是生活的真諦,而也有人在大千世界、燈紅酒綠中迷失了人
的本質,忘卻了中國人注重的“本”。那些將親情視作負擔、把陪伴視作有利可圖的人們
已退化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而大多數人都在原地踏步,這個社會都不曾進化完全,能怪誰呢?
太多太多的不言語是人們都能了解的,只是無能為力罷了。
罷了,罷了
傷離別,離別不正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
人生短短幾個秋,自家憂愁幾時休。
不念家有金銀山,但求兒孫繞膝前。
春節有感而抒
本文出自台州96印象婚纱摄影工作室:http://www.juexiang.com/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