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日本侵华战争全过程】十二

民国风云 [激励] 2010-08-03 15:27:59 星期二 晴天 查看:233 回复:4 发消息给作者

                                             冬季攻势

 

 

 战役的简要经过:
  1939年10月,各战区的国民党部队已完成了第一、第二期整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决定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为主攻地区,第一、第四、第八、第十、鲁苏、冀察战区为助攻地区。1939年11月中旬,军委会向各战区下达作战任务:

一、第一战区:攻击开封、博爱,牵制敌人。

二、第二战区:应首先切实截断正太、同蒲两铁路之交通,并肃清晋南三角地带之敌。

三、第三战区:以主力约十一个师,截断长江交通,分向湖口、马当、东流、贵池、大通、铜陵、荻港间,伺隙进攻,一举突进江岸,占领坚固阵地;并以轻重火力及敷设水雷,封锁长江。

四、第四战区:应以一部相机攻略潮、汕,主力扫荡广九路及南宁之敌。

五、第五战区:扫荡平汉线南段信阳、武汉间之敌,进取汉口;并向汉宜公路之敌攻击,截断襄花、汉宜两公路之交通。

六、第八战区:应以一部协同第二战区作战,主力攻击归绥附近之敌。

七、第九战区:向粤汉北段正面之敌攻击,重点指向蒲圻、咸宁一带,并向武昌挺进;同时攻击南昌及南浔铁路,进击瑞昌、九江之敌。

八、第十战区:仍任原河防;并依晋南三角地带攻击之进展,准备以一部渡河扩张战果。

九、鲁苏战区:应以广正面由东西两面向泰安、临城间及铜山、滁县间攻击,以策应沿江之作战。

十、冀察战区:应以主力切断保定、邢台间及石家庄附近敌之交通;一部切断沧县、德县附近敌之交通,以策应山西方面之作战”。各战区遵令分别向当面之敌发动攻击。

 

战斗经过:

  第一战区:曾攻入开封、沁阳、商邱等地,歼敌颇多。由于该战区“奉命唯谨,永往迈进”,受到了军委会的嘉奖。


  第二战区:曾克复闻喜、绛县、夏县、翼县、黎城、涉县、潞城等地。因日军提前发动进攻,打了该战区的作战计划,故战果较小。


  第三战区:曾攻入南昌、杭州、富阳、余杭等城市,并曾短期切断长江水运。日军也承认:因为“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致使“扬子江(长江旧称——笔者注)航路在大通前面一时被切断”。当时,“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枪炮轰鸣,数里外可闻”。但该战区只同日军激战三昼即被迫退回原防区,“至其任务未成”,受到军委会的严责,第五十军军长郭勋祺被撤职。


  第四战区:曾攻克翁源、英德、从化等地,并配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南行营夺占昆仑关,歼灭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5000余人,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但该战区“丧师折兵,遗弃仓库辎重,损失至巨”,受到军委会的批评。


  第五战区:该战区攻势凌厉,曾攻占王家岭、汪家河等坚固据点,日军伤亡惨重。日军记载道:“一直到十二月下旬,敌人对信阳、应山的进攻从未停止”,防守信阳、应山的第三师团及防守襄河河畔的第十三师团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受到敌军顽强、频繁反复进攻”,日军损失兵员、武器甚巨。据统计在国民党军第五战区的强大攻势下,日军被歼7000余人!


  第八战区:该战区之傅作义部曾攻入包头,并克复五原、临河等地,共歼灭日军4600余人,击毙日军水川伊夫中将(为国民党军队所击毙的第一名日军中将)及两名大佐,日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受到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第九战区:曾攻克崇阳、靖安等地,并给予当面之敌——日军第十一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回忆道:该军在冬季攻势中作战“非常辛苦”,守卫崇阳、通城的第六师团自始至终都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顽强、频繁反复进攻”。兵员损失巨大!


  第十战区、冀察战区、鲁苏战区均无较大动作。


  四、战役得失   冬季攻势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性的战役。这次战役对今后的战争双方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方面:

         首先,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冬季攻势历时三个多月,国民党军队直接参战兵力达五十五万余人,出击一千零五十次,与敌作战一千三百四十次,歼灭日军50000多人(其中击毙日军中将一名、少将一名、大佐两名),俘敌四百余人,击沉、击伤敌运输舰船九艘,缴获各种火炮十一门,步枪两千七百多枝。日军自己也承认:这次作战“付出的牺牲是过去作战不曾有过的”。当然国民党军也损失了70000人的代价!

     其次,显示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抗战以来连续败北的国民党军队,经过简化指挥机构、整训补充,其战斗力已基本恢复;同时,一改过去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的作法,增强了进攻意识。此次冬季攻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共抽调了约七十一个师的强大兵力,向日军发动了全面攻击,确是大出日军的预料。日军在作战役总结时也认为: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及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意志“远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经过四十天的时间一直到一月二十日左右,两军仍然不见胜负”。

  第三,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发动冬季攻势的原因之一即为确保滇缅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经过冬季攻势中的桂南会战,入侵桂南、威胁滇缅国际交通线安全的日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只能龟缩在南宁附近,已无力再抽出兵力去切断滇缅国际交通线。同时,在客观上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第四,争取到了更多的外援冬季攻势发动后,国民党军队向日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势,表现出了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信念。英、美认识到只要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就将深陷其中无力自拔,也就无法配合法西斯德国。因此,英、美决定给予更多的援助以支持中国的抗战。1940年3月7日,即在冬季攻势激烈进行之中,美国政府予我滇锡借款两千万美元;12月2日,美国政府予我信用贷款一亿美元;12月10日,英国政府予我“平衡基金借款”及“信用借款”各五百万英镑;等等。这些外援,对坚定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决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方面:

这次战役使其得以重新认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日本侵略军自“九一八事变”轻易占领东北之后,一向轻视国民党军队,认为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七七事变”后,日军除在个别战役中遭受到较大的打击之外,可以说是很轻松地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这就更助长了日军的骄狂心理。日军万万想不到,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国民党军队还能保持如此强大的攻势,这对日军狂傲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冬季攻势开始后不久,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向日军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询问作战情况,可见冬季攻势已引起日本天皇的强烈不安。日军大本营也承认:冬季攻势“中国军攻势规模之大,斗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均属罕见”。“在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现决战状态,当以此时为最”。           

        通过此次冬季攻势,日军感到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轻视,有必要“重新估计敌人的战斗力”,这就为今后日军发动一系列旨在粉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作战留下了伏笔。   另外,通过冬季攻势,日本帝国主义看到绝大多数的国民党军队抗日斗志十分高涨,为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志,遂加快了扶植汪精卫成立伪政府的步伐,终于在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粉墨登场,这也使蒋介石发动冬季攻势未能达到全部目的。


  但是,冬季攻势也暴露了国民党军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各部之间配合较差。由于历史原因,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央军与地方军、地方军与地方军之间相互猜忌,各不听命,而且作战时保存实力,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如傅作义部在绥西保卫战中,原定在丰济渠以东地区埋伏第三十五军及宁夏马鸿宾之第八十一军伏击日军,由于第八十一军的擅自撤退,致使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打乱了傅作义总的作战部署;再如由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骑兵第六军,在绥西保卫战之前,其军长门致中认为他的部队在包头战役中损失太大,无法再战,执意要撤至伊克昭盟之桃力民地区休整,虽经傅作义的再三劝阻,最终仍然撤走了,使兵力本已缺乏的傅作义部更显薄弱,这也是绥西保卫战未能取得更大战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枣宜会战       

 

 

枣阳地区的战斗: 

 日军为隐蔽其战役企图、造成中国方面的错觉,于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进行“扫荡”作战,并以海军向鄱阳湖、洞庭湖实施佯攻,以航空兵对湘、赣两省要点进行轰炸,作出要在第九战区有所动作的姿态,以转移中国方面的注意力。待其主力部队集结完毕后,按照预定计划,以捕捉并歼灭第五战区主力于唐河、白河以东迄枣阳一带为目标,采取两翼迂回、中间突破的战法,于1940年5月初发起了进攻。其右翼第的第三师团(加强来自第四十师团的石本支队,两个战车联队与一个工兵联队)率先自信阳起攻指向泌阳,当日即突破第二集团军正面,次日,其左翼,第十三师团也从钟祥发动攻击,当日便突破第三十三集团军正面,两路日军突破后便全力北进,直指枣阳。第三十三与第二集团军主力则尾追日军之后俟机伏击之。五月四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加强池田之队)于中央战线发起攻势,立即突破第十一集团军正面,第十一集团军当下以四十五军向西南方转移,而以第八十四军往西北转移,力图防守枣阳。这种战役部署,与一年前的随、枣会战如出一辙。
  中国方面在查明日军行动和兵力后,蒋介石于5月5日致电李宗仁,指出各路日军“共只三师团强,且皆由其他方面拼凑而来,以配布于平汉、信南、襄花、京钟、汉宜各路之广大正面。其每路兵力,不过一旅团,最多至一师团。力量至属有限,并无积极甚大之企图,可以推见……我军正宜识透敌情,把握时机……不顾一切,奋勇猛进,必予敌以致命之打击。”〔5〕同日,第五战区针对日军态势调整部署:以第29集团军任大洪山游击作战,并侧击京钟、襄花两路日军;左集团孙连仲指挥第1游击纵队任桐柏山游击作战,并向西南侧击襄花路日军;江防军除原任务外,应以有力部队渡河东进,向皂市、濂山方向进击,威胁日军后方,策应右集团作战;右集团仍以一部固守襄河西岸,主力在襄河以东地区,与中央集团协同围歼由钟祥北上的日军;中央集团应于现阵地阻击、迟滞日军西进,不得已时应以确保襄、樊为目的,于枣阳以东逐次抵抗,尔后以一部在枣阳以北与右集团和大洪山游击军协同,攻击日军侧背,主力向唐河、白河以西转移;第2、第31集团军和第92军应于桐柏、泌阳以东地区围歼西进的日军,不得已时向唐河以西转移。
  但各路日军突破第五战区第一线阵地后进展迅速,以每天30至40公里的速度向前突进。5月7日,第3师团占领唐河,第13师团北进至王集,第39师团进抵随阳店,对枣阳构成合围之势。但各路日军之间空隙较大,守军逐次抵抗后,在日军包围圈尚未合拢时及时转向外线。只有第84军第173师在枣阳附近掩护主力转移,撤退不及,遭日军围攻,损失较大,师长钟毅阵亡。5月8日,日军占领枣阳,宣称汉水左(东)岸作战之目的已经完成,其实并未实现捕捉第五战区主力的企图。 事实上,五战区已经在日军四周集中了二十三个师的兵力,准备强行决战。
  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必将向原阵地退却,主要退路只有襄花路,而该路雨后车辆不能运动,因而命令第五战区各部队应乘日军态势不利、补给缺乏、退却困难之机,以全力将其捕捉、歼灭于战场附近,尔后向应城、花园之线追击。第五战区随即部署对日军的反攻。五月八日夜,日军的双钳即将会师,很明显的,除了重创我八十四军外无其它重大战果可言,但是日本第十一军仍下达命令,命前线各师团在抵达唐河-白河一线后反转回原驻地,准备执行汉水西岸的包围战,也就在同时。一个是晚上八点,一个是晚上十一点。重庆向五战区下达了总攻令,此时,第三十一集团军的六个师在北,于南阳地区急速南下,于5月12日将第3师团包围于樊城附近,三十军与七十五军共六个师在西,第三十三集团军的五个师在南,四十五军及九十四军尾追日军的五个师在东南,几乎已包围日军。一场激战就此展开。
  正准备撤退的日军,最先于十日与自南方迫进的第三十三集团军主力发生接触,日军发现此现象后,便认定是击破我军的好机,当即命第十三.三十九师团与池田支队南下,对三十三集团军进行猛击,而以第三师团掩护其北翼。五月十二日,全面激战爆发,日军以两个师团猛击我三十三集团军的五个师,我军立陷苦战, 由于中国军队保密意识不强,军事委员会与第五战区间往来电报均为日军截获;日军还从张自忠向蒋介石报告有关所率5个师行动的电报中了解到第33集团军的具体位置。于是园部和一郎决定:集中第13、第39师团的兵力,沿汉水东岸南下,反击张自忠集团军,令在新野以南的第3师团撤至枣阳附近,掩护后方。日本情报部门还根据电台联络呼号及电波方向早就测知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电台的向外联络情况和位置。这次了解到张自忠总司令部在宜城东北约10公里一带地方,日军便在航空兵配合下向这一地区合围。15日夜,日军第39师团从方家集、南营向南瓜店逼进,16日拂晓完成对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战术包围。在炮火支援下,四面围攻。守军第74师英勇抗击,并不断实施反冲击,激战至下午,特务营亦参加了战斗。此时日军进攻部队已达5000余人,集中炮火和兵力,向守军的最后阵地发起总攻,并有20多架飞机助战。张自忠多处负伤,仍镇定指挥。第74师与特务营弹尽力孤,伤亡殆尽。张自忠胸部又负重伤,壮烈殉国。而当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也击破我第三十三集团军主力,南线包围圈已经突破,日军随即调整兵力,向枣阳集中。
  在北面,第31集团军等六个军17个师从东、南、北3个方向向被围的日军第3师团展开进攻,并将其分割。日军第3师团携带粮弹不多,兵站线已被切断,情况危急。其第29旅团向师团求援的电报中说:“敌之战斗意志极其旺盛。按目前情况看,平安返回甚难,望乞增援一个大队。”可此时日军尚未彻底摧毁南线我军,情况非常紊乱,此时日军的选择只有两条,或命第三师团单独撤退,或令其固守待援。调南线部队于击破我军后再北进解围,但日军在衡量第三师团状况后,决定采行前案,并安排了一个更大的陷阱,即命令该师团往东南方枣阳方向转移,诱我穷追,自十六日至十八日,日军第三师团边打边退,我军虽然穷追不舍,但在缺乏打击火力之下,仍未能痛击该部,终使之脱围而去,该师团在十八日晚间于枣阳东北方完成攻势准备,此时,击破三十三集团军后调头北上的第十三、三十九师团也推进到枣阳一线,完成展开。
  日军第三师团的后退拉近了南北两股日军的距离,使之加速会师,我军不疑有诈,穷追至枣阳一线, 日军第13、第39师团在宜城东北地区反扑得逞后再度乘机北上,与集结在枣阳地区的第3师团会合,五月十九日晨,日军以三师团并列,发起全面攻势,压迫我军背唐河决战,我军各师仅一上午便力不能支,七十五军为敌重创,其它各部亦颇有伤亡,。见状至此,五战区急忙下令各军撤退。日军跟踪追击。21日,第3师团进至邓县,第13师团进至老河口以东,第39师团进至樊城。同日凌晨,第39师团在偷渡白河时遭西岸中国军队猛烈射击,联队长神崎哲次郎等300多人毙命。当日晚,第11军下令各师团停止追击,襄河以东枣阳地区作战至此结束

 

宜昌地区的战斗:

  日军第11军在汉水(襄河)以东作战中损失严重,作战时间20多天,超过预想时间一倍以上,官兵十分疲惫。停止追击后,迅速收缩部队,至枣阳附近进行休整,但并未立即撤回原防,而是就是否按原计划执行汉水以西的宜昌作战任务进行讨论。多数指挥官认为:如放弃原计划而反转,就意味着第一阶段作战遭到了挫折和失败,将会失掉该军统帅的权威和天皇的信任,因而不必顾虑部队的疲劳和减员,继续执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5月25日,第11军下达了准备西渡汉水进攻宜昌的命令,以6个汽车中队紧急调运1000多吨军需品到前线,于5月30日完成了作战准备。“中国派遣军”又从第13军第22师团抽调3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兵大队(即松井支队)加强给第11军。
  5月31日19时30分,第39师团开始进行炮火准备,向汉水西岸炮轰一个半小时,然后从宜城以北的王集强渡汉水。同日24时,第3师团在襄阳东南也开始渡河。两师团均未受到强烈抵抗,于拂晓前渡河完毕。第11军命令第40师团留置大洪山进行“扫荡”,保障后方,另以小川支队和仓桥支队担任流动兵站的警戒。
  中国方面估计日军不会进攻宜昌,即使其有一部向襄河以西进攻,也只是佯动,因而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将担任河西守备的第33集团军和江防军主力大部调往河东,以致河西兵力空虚,根本没有研究在河西作战的计划,不仅远安、南漳等县没有设防,宜昌的防御兵力也很少。及至发现日军西渡汉水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6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第五战区部队区分为左、右两兵团。左兵团(襄河以东)由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第2、第22、第31集团军和第68军,攻击襄花路、京钟路及汉宜路日军后方,断其补给联络,并以有力部队向襄阳、宜城间攻击渡河日军,策应右兵团作战;右兵团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指挥第33、第29集团军和江防军,以确保宜昌为主要任务。同时还决定第75、第94军火速从汉水以东赶回汉水以西归还江防军建制,正在四川整训的第18军紧急船运到宜昌担任守备。
  但渡河日军乘虚而入,推进很快。日军当晚即突破第四十一军防线,次日便进入襄阳,两个师团随即并列向南攻击前进,进入我三十三集团军背后,压迫我军调转正面。由向东改为向北抵抗,我军仓促间陷入混乱,日军趁机猛击之,将三十三集团军各部予以各各击破。军委会见战况紧急,急令第三十一集团军率五个军南进追击,希望能牵制日军的行动,但战果不大。3日,突破中国第33集团军防御后,第3师团占领南漳,第39师团占领宜城。4日夜,日军第13师团、池田支队、汉水支队又从钟祥以南的旧口、沙洋附近强渡汉水,与第3、第39师团对荆门、当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陈诚6月3日到达宜昌后,命第33集团军逐次抵抗从南漳、宜城南下的日军,依情况向荆门、仙居之线转移,对东北构成正面,与江防军协同作战;江防军以一部在汉水以西拒止从旧口以南渡河的日军,以有力部队控制于当阳附近主阵地,与第33集团军协同,待日军深入后给予侧击;命第29集团军向钟祥出击,切断日军后方交通。
  双方激战至6月8日,日军池田支队突破江防军第26军的阻击,占领沙市、荆州,尔后沿宜沙公路从东南面逼近宜昌。9日,日军第3、第39师团从东北面,第13师团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10日,日军向宜昌发起进攻。中国第18军两天前才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以第18师守城,以第199师配置于外围。日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连续攻击,以战车部队突进,以上百架飞机疯狂扫射。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战至6月12日16时,日军攻占宜昌,守军撤往附近山区。
  日军对占领宜昌后是否要予以确保,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按照武汉会战后大本营所确定的一般方针,每次作战,即使是经大本营批准的超越作战控制区域的作战,也只是给中国军队一次沉重打击,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并不是要扩大占领区。因此,第11军在占领宜昌的当天就指示各师团:“已达到此次作战目的,现决定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尔后之机动。”随后又命令各部队摧毁宜昌的军事设施,将无法携带的缴获物资予以销毁或抛进长江,准备返回。6月15日22时,正式下达了撤回汉水东岸的命令,规定第3、第39师团先行撤到当阳、荆门一线,占领阵地,防止中国军队截击和袭击,掩护第13师团撤退后再依次交替回撤。第13师团撤出宜昌的时间从16日午夜开始。这样,日军占领宜昌4天以后又陆续撤出。第13师团排在最后,于6月17日凌晨1时开始回撤,当天上午7时撤到宜昌以东约10公里的土门垭。中国军队则乘日军撤退时,沿途予以反击。第18军尾追第13师团,于17日晨收复宜昌。
  本次会战中,在第11军发出撤退命令的前后,日本方面从前线司令官们到大本营,对是否要确保占领宜昌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时,纳粹德国正向西欧大举进攻。凑巧的是,恰在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的同一天,德军占领巴黎,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动荡。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军政当局更迫切希望尽快解决中国问题,以便腾出手来参与世界范围的角逐。日军统帅部和“中国派遣军”中的许多人主张:确保对宜昌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此一看法亦打动了天皇,使之于六月十五日的御前会议上询问陆军;是否可确保宜昌? 有了"天皇圣喻"的撑腰,日本陆军高层当即坚定了长期占领宜昌的决心,。于是,日军参谋本部于6月16日发出暂时确保宜昌的命令,期限暂定为1个月。这一命令经过“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第11军转达到各师团的时候,走在最后的第13师团已撤出宜昌52公里,于是第13师团在第3师团一部配合下,调转头来再次向宜昌突进,冲破中国军队的阻击,于6月17日下午重新占领宜昌。
  7月1日,日军大本营为弥补第11军扩大占领区后兵力之不足,将驻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的第4师团从关东军序列中调出,列入第11军,并于7月13日下达了长期确保宜昌的命令,将武汉方面的作战地区规定为安庆、信阳、宜昌、岳阳、南昌之间。第11军命令第13师团占领宜昌,第4师团驻防安陆,独立混成第18旅团担任当阳东西一带警戒,其余部队均返回原防地。
  中国军队在日军重占宜昌后继续对宜昌日军及其后方联络线进行反击。6月24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陈诚,训令:“兹为应付国际变化,保持国军战力,俾利整训之目的,第五战区应即停止对宜昌攻击……”〔8〕此后,双方军队在宜昌、当阳、江陵、荆门、钟祥、随县、信阳外围之线形成对峙。国民政府为拱卫重庆、屏障四川,重设第六战区(1939年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曾设第六战区,1940年4月撤销),以陈诚兼任司令长官,所辖部队有第33集团军、第29集团军、江防军、第18军等,防区为鄂西、湖北、湘西、川东等地。 枣、宜会战区就此结束。

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超过5万人。国民党军伤亡约7万人左右。 

 

 

                           抗日战争第三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1940年7月 至 1945年4月

 


                                                       百团大战

 

 

  1940年7月上旬至1941年1月初。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军3万余人,伪军7万多,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但自身也付出了超过7万人的牺牲!至此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皖南事变 之【国共争锋】   

 

 

皖南事变:
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中国共党所领导的新四军军部所属兵力与国民党皖南部队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党领导的,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41年1月4日,驻在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的一支部队,共约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到达茂林一带时,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余被俘。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并下令向新四军其他部队进攻。这个严重事件,震惊中外,史称“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准备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到顾祝同无预警地将新四军军队包围和袭击。6日,顾祝同与上官云相率第三战区之第32集团军五十二师、四十师8万多人,在蒋介石命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并强令“彻底加以肃清”。1月7日,新四军到达旌德以北的星潭地区,被国民党部队阻住。叶挺军长决心强攻星潭,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前进。但可惜这个意见未被采纳,贻误了战机,被迫循原路返回丕岭以西。8日,上官云相所部凭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器,疯狂冲锋。上官云相还传了蒋介石的手令:活捉叶挺奖十万元,活捉项英、袁国平各奖五万元。叶挺军长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月12日晚,叶挺在石井坑亲自组织突围。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陷于绝境。为保全部队,叶挺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的意见,致书上官云相,指责其“背信弃义”,表示愿往上官总部协商。14日叶挺一到上官处即被扣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于突围时阵亡。同日,新四军茂林阵地完全被占领。全军约9000人,除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
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中国共党进行回击,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在军事上自卫,在政治上反攻。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同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声讨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摧残抗日力量、破坏统一战线的滔天罪行。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 饶漱石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把华中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七个师,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新四军成为华东战场上转战大江南北,抗击日寇的决定力量。
  1941年3月,国民党当局在江西上饶兴建上饶集中营,囚禁了在皖南事变中被俘、被扣押的新四军将士和共产党员600多人。1942年6月,侵华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撤往闽北建阳,上饶集中营亦向闽北迁移。17日下午,集中营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人抓住时机,在武夷山市赤石举行暴动。全队80余人成功地脱狱。

 

 

                                             豫南会战     

 


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
1941年1月25日清晨,日军开始进攻。以第3师和第4师一部组成的日军左翼兵团在师长丰岛的指挥下,由小林店东西一线分三路向泌阳、高邑、邢店进攻;中央兵团的第17师和第15师一部在第17师师长平林的指挥下,由明港沿平汉铁路向北攻击;右翼兵团由第40师师长天谷指挥该师主力,由正阳向上蔡方向攻击;日空军出动数十架作战飞机配合作战,对中国守军阵地狂轰滥炸。 由于中国军队主力转移,正面兵力较少,26日,日军突破守军阵地,占领泌阳、高邑、邢店、确山一线,27日,又进至春水、沙河店、驻马店东西一线。 此时,中国第31集团军司令官汤恩伯急令第13军向象河关机动,第85军向上蔡机动,从两翼攻击日军;第2集团军也同时以第68军尾击向象河关进攻的日军,第55军从唐河调往泌阳。29日,日军左、右翼兵团分别在接官厅、上蔡附近,遭到中国第13、第85军的猛烈攻击,伤亡较大。而中路之日军则因中国军队主动后撤,进展较快。30日,日军中央兵团兵分两路,主力由西平向舞阳迂回,一部由遂平向上蔡攻击,企图协同两翼兵团夹击中国军队。31日,日军攻占舞阳、上蔡,形成包围圈,但中国军队已先行转移,致使日军扑空。此时,日军侧背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正阳已被皖西第84军克复,后方交通受到威胁,遂于2月1日开始回撤。 日军第3师从舞阳撤出后,于4日攻占南阳,6日放弃该城向唐河、泌阳方向撤退。中国第13军顺势收复舞阳后,即向南阳方向追击日军。与此同时,由舞阳南撤的日军第17师及第15、第4师各一部,在象河关附近遭到中国军队猛烈打击,伤亡惨重,向南溃退。至7日,各路日军均撤回信阳附近。
此役,共毙死日军10000余人.
    豫南会战以侵华日军失败中国军队胜利而告结束。豫南会战的胜利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信心,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顶一下(97 写日记 339899 11462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