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从《血色湘西》谈沈(从文)氏兄弟

张喜科@柳州 [无奈] 2013-04-17 21:52:48 星期三 晴天 查看:21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血色湘西》的抗战背景是史有所本的,常德战役和雪峰山会战都十分惨烈。至于现实中的沅陵县麻溪铺和凤凰县----即当年竿民聚集的镇竿是否遭受兵燹,观剧者不必拘泥。文学艺术是允许虚构的,但虚构须有所遵循,即时代背景不能变,抗战不能写成义和拳时期;大地理环境不能变,湘西不能成为四川盆地;大的文化背景如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不能变,譬如新八十六师的青天白日帽徽不能换成红五星。
  事实上,雪峰山会战主要波及的是今天邵阳、娄底和怀化三市的辖区,最惨烈的是雪峰山东麓的资江流域,南起武冈,北至新化这条战线。日本人当时已是强弩之末,中方由于美国人的支援,装备已不逊于日军,日军基本上没有越过雪峰山就被击溃。邵阳籍的名将廖耀湘带领在缅甸征战刚结束的全美式装备新六军,空运到芷江,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却一仗未打战役即告结束。廖耀湘深以为憾,他很想率当时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好好在家乡父老面前表现一番。
  观看《血色湘西》的人,许多都看到了沈从文的作品风格对这部连续剧的影响,沈是五四以后,用娴熟美妙的白话文第一个向外人生动、细腻介绍湘西的文人,后人创作反映湘西风土人情文艺作品,很难绕过这座大山,甚至有意用自己的作品向这位湘西文豪致敬。《血色湘西》中的竿民就借用了人们对沈氏作品的描写。沈氏两部小说《边城》和《长河》最为人称道。
  《边城》可说是只写了个桃花源里的故事,与时代大背景无涉。《长河》则是沈氏有意想表现大湘西在时代大转型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小说,以及表达他对旧湘西日渐沦落而新湘西轮廓不甚明了的忧伤。他在《题记》 中写道:“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被常识所摧毁,然后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现代’二字到了湘西,可是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点缀都市文明的奢侈品大量输入,上等纸烟和各种罐头在各阶层间作广泛的消费。抽象的东西,竟只有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和交际世故。”很可惜,这部《长河》没有写完,如果沈氏再往下写,辰河边萝卜溪山民的恬静生活被打破是无疑的,一心想到下游常德闯荡世界的三儿三黑子很可能参加抗战,等着读书在外的未婚夫回家娶自己过门的夭夭,爱情梦或许会破灭。滕长顺和商会会长的家,一定会像《血色湘西》中的龙家那样破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沈氏虽是个文人,湘西文人好谈兵事,他青少年时当过兵,再加上他出于一位知识人的敏感,对战争的进展十分关注,且对常德战役和雪峰山会战有过准确的预测。
  1939年初,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沈从文在这年《今日评论》第一期发表了《题记》谈到中国沿海已被日本封锁后湘西的重要性,“湘西虽号称边僻,在千五百年前的《桃花源记》,被形容为与世隔绝的区域,可是到如今,它的地位也完全不同了。西南公路由此经过,贯穿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交通。并且战争已经到了长江中部,有逐渐向内地转移的可能。湘西的咽喉为常德,地当洞庭湖口,形势重要,为沿湖各县数第一。敌如有心冒险西犯,这咽喉之地势所必争,将来或许会以常德为据点,作攻川攻黔准备。我军战略若系将主力离开铁路线,诱敌入山地,则湘西沅水流域必成为一个大战场----一个战场,换一句话,可能就是一片瓦砾场!未来湘西的重要,显而易见。”
  后来的常德保卫战,在国际上就被称为“谷仓保卫战”,谁占据常德,附近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可攻可守,常德战役关系到陪都安危,所以后来战事之惨,骇人听闻,日寇不惜发动了细菌战。
  抗战期间沈从文大部分时间在西南联大做教授,西南联大在抗战时不仅仅是个教学机构,实际上在战火中弦歌不断的联大,对国民是信心的象征,对敌人则显示一种民族自尊。当时中国的国力远不如昔日的学生日本,面对一心想当东亚老大的日本,还能自傲的就是坚守文化上的自尊,这是一种藐视,告诉敌人:你们无非是暴发户,你们所谓的文化只是沐猴而冠。《血色湘西》中书院的山长瞿先生痛斥日本大佐那席话表达的就是这种意思。沈氏以一个没有任何文凭和师承的退伍军人,能当最高学府的教授,乃是一个异数,在名家如云的西南联大,自然有人不服气。老资格的刘文典就说,同样是教授,陈寅恪值五快钱的话,他本人值五毛,沈从文只值五分。这当然是那个时代士林中重门户出身的一种反映。
  沈氏的弟弟沈荃(字得鱼,取得鱼忘筌之意)是一位抗战中立下不殊战功的将军。
  沈家有三兄弟,老大酷爱艺术,画得一手好画,比从文大好多,比起两位弟弟,沈家老大算是怀才不遇,终老山乡。沈家老三比从文小四岁,两人小时候同时出麻疹,家人以为将不治,连两口小棺材都准备好了,后来奇迹般得痊愈,从那以后从文长得瘦小,弟弟沈荃请来一位高大壮实的苗族妇人照料,长成高大威猛,成了职业军人,二十二岁就当了步兵上校。他为人侠义,武艺出众,沈家表侄黄永玉后来回忆,他小时候看到沈荃表叔一身戎装回来省亲,威风极了。闲暇时,晚上点燃香火,数丈外开枪,弹无虚发,一一将红色的火头打灭。抗战中的淞沪会战时,他和一队湘西子弟兵守号称“东方马其诺”的嘉善防线,伤亡极大,负伤的沈荃回家养伤。嘉善保卫战的惨烈对湘西人来说,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定海保卫战一样刻骨铭心。两次战争都是一个无论从武器还是组织极落后的国家和一个先进得多的敌人血拼,这场相差几个重量级的拳击赛,弱者靠勇气是挽回不了败局的。定海保卫战中,五百镇竿兵随着总兵葛云飞一起战死。沈荃伤愈后,抗战还未结束,他召集了伤愈军官,组织荣誉团又回到了抗战前线。在经过长沙时,他二哥从文正随北大南撤,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他还掏钱招待了二哥及二哥的一些文人朋友吃了一顿。------这应该是两兄弟最后一场见面。
  沈荃没有死在日寇的枪下,而是死在中国人的手中。
  抗战胜利后,就是内战,一些在抗战中侥幸活下来的中国人自相残杀。沈荃当时已经是中将,供职南京的国防部。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时,他不知为什么没有一起过去,而是回到了老家湘西。他在内战中不是带兵官,只是中枢的参谋人员,自以为没什么。1949年后,大陆政权易手,解放军46军、47军进入湘中湘西地区剿匪,前者主要对付雪峰山区,后者主要对付武陵山区。沈荃在当地威望很高,他说服了许多首领投诚,避免了更多人无谓的死亡,应当是新政权要仰仗的贤达人士。但新政权对他二哥这样的文人可以改造,可以养起来,但对带过兵的人是不放心的。剿匪刚结束,韩战爆发,47军开赴鸭绿江以东,当年湘西投诚的好些青年土匪,加入了解放军去了朝鲜,很多人死在异国他乡,也有一些人九死一生立功回乡。因为大军去了朝鲜,海峡那边喊着要反攻大陆,新政权担心后方不稳。尤其是沈荃这样的人,既然可以说服一个个头领投诚,那么他振臂一呼,将会怎样呢?于是,他被参加学习的名义诱骗到一个河滩上枪杀了。据黄永玉回忆,沈荃临死前把一个军用毛毯铺在河滩上,自己坐上去,指着太阳穴对开枪的人说,你们怎么这样不讲信用?朝这里开枪。-----几十年后落实政策,他还活着的一位姨太太被政府补助了几百块钱,这就是一位抗日英雄的命价!
  据黄永玉回忆,他一直没有把沈荃如何死的告诉二表叔从文,害怕刺激他。可以从文的睿智,他定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弟弟沈荃的死,妹妹九妹的疯,是从文至为伤心的事。
  上个世纪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不是抗日而是内战,抗日虽然死伤众多,但抵抗外侮总是要有人牺牲的,而且牺牲是值得的,毕竟这场战争我们赢了。可内战究竟谁赢了?有人说《血色湘西》的结局太惨,我却以为让那些湘西好儿女死在抗战中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时。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耀文三怒不抗日而死,十四太爷不跳天坑,他们能免于沈荃的命运么?很可能,会当成罪大恶极的“反动军官”、“土匪头子”、“恶霸地主”枪决。
  文以至此,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劝《血色湘西》的主创人员不要急着拍续集,至少现在时机不成熟,拍出来也很可能是狗尾续貂。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你如何去表现接下来的内战?现在能做到公允客观么?

节录国殇诗句

 

国殇.jpg
顶一下(34 写日记 1250773 224491
上一篇:还有这个理下一篇:一切都结束了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