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重症监护室里的孕妇

张晓威 [苦涩] 2013-02-26 21:38:19 星期二 晴天 查看:526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这两个月就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了。初到新科室的时候,总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时刻。病房的条件还不错,可以在值班的时候看书和查阅文献。科里的人际关系也还不错,至少是该科主任不在病房的时候。今晚的班由我完成,在接收了一个有多个合并症的肠梗阻术后的病人并陆续忙完所有的事情后,坐在电脑前,忽然想写些深刻而真实的东西,至少我认为这些事情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但我又不确信自己的表达能否抓住事情的本质。
夫妻本是墙头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想,古人写出了这句话,足以说明至少古代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夫妻之间的责任。但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日,这句话反映的事实确一直存在着。诚然,相当多的夫妻相濡以沫,一起经历风风雨雨而不离不弃。但是,社会是多元化的,无数的个体有着无数的故事,你又怎样知道他们背后的种种苦衷以及各种感情和利益纠葛。叙述以下的实例,并不在于批评或谴责当事人,而在反思事情的发生发展,并试图从中得到改善的可能。
监护病房中住着一个39岁的女性,一个半月前,是她怀孕35周的时候,后来家里人发现她在那天突然淡漠起来,不说话,不喝水,不吃饭,后来呼叫根本不能应答,然后送到昌平的医院,给予简单的降颅压和脱水治疗后马上转到我们医院,完善检查,多科后定下结论:妊娠35周,基底节区脑出血。然后在全麻下行剖宫产及脑血肿清除术。当然,脑出血手术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是术后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就这样,这位女患者在术后的日子里,从昏迷到睁眼到能够听懂言语并做出手势,这一个半月多的时间里,算是从死亡线回来了。由于身体偏瘫,自己无法料理生活。从治疗上讲,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在继续呆在ICU中了,告诉家属接病人回家,家属一直不出现,她的丈夫只在术后的一两个礼拜出现过,后来再也没有来过。这位39岁的女性,在老家安徽有一个孩子,改嫁到北京来,为了她的丈夫再次怀孕了,而这次怀孕,已经将近40岁。35岁以上的女性妊娠,已经算作高龄产妇,其妊娠风险较20几岁的女性要大很多。不幸的是,这种风险在她身上出现了。治病,几乎花掉了她婆家的所有积蓄,而那个时候她还刚刚能够睁眼。她的丈夫陷入非常窘困的境地。一方面,这是他的妻子,他要尽全力救治;一方面,治病的钱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出,他的父母也为此付出了很多;还有一方面,他刚出生的孩子也需要住院治疗,早产儿在新生儿监护的费用,也不比在外科监护的费用低!这个时候,如果是电视剧里面,画面会出现主人公为此发愁的画面,而同时切入的画面,则会有社会各界为此而进行的捐款,主人公感动涕零,感谢政府感谢党。但是,他只是昌平区的一个普通村民,而且,真实的生活中的确很难像电视里那样。至于接下来他的父母和他之间有了什么样的交谈,以及他如何做出了决定,很难知晓。但是,他们的确很少出现在医院里了。他的父母抱着孙子回家了,他也对医院打来的电话置若罔闻,而她仍每天在病床上躺着,有时听到护士们在和她开玩笑,还会笑出来,但是她说的话,没有人听得懂,准确的讲,她那不叫说话,只能叫做发声。

刚才,我过去床旁看了一下,在监护室24小时通亮的灯光下,她已经安然入睡,明晨,又是一个相似的一天,日复一日地这么在ICU度过着……

我想,这里面没有简单的对错,又有谁不是在夹缝中生存着?只不过,这个社会给予她和她的家人的太少了。在监护室的小房间里,她似乎是被众人淡忘的一个角色。因为外面的世界和她联系已然不多,而因为她的病情平稳,无需治疗,连我们对她也关注不多。

顶一下(34 写日记 1162951 224437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