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北京四天

imbbs [其他] 2012-01-17 12:28:21 星期二 晴天 查看:27570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之前把北京是自己工作地点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对这个城市有感情的。趁着回来的几天,自己亲身体会了一下。

把北京当作自己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北京的文化氛围别的城市比不上,机会相对也多很多。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朋友在这边。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依据的5年前我生活过的北京,那个时候自己还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交通,不需要考虑(或者很少需要考虑)各种要和政府机构或者医院打交道的事情。一旦走出了这个象牙塔,这些生活上的种种都是要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如果这些事情需要耗费掉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将会很累心。再者,北京实在是太大,朋友之间见面很难,聚在一起不容易。

之前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这次回来之后,我自己再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觉得不太现实。城市和人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很多地方我都难以适应了。

气候,很干燥,城市的尘很大。虽说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四年,但是这四天还是感到了不适应,喉咙和鼻子觉得不舒服,偶而还咳嗽。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吃饭,一直很想念北京的各种馆子。可是回来之后,发现普遍都是比较辛辣和油腻的菜,自己的肠胃已经不是很能适应,感觉吃饭也不便宜了,这次没有去超市,不知道别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贵了好多。

交通,我出门的时候都不是上下班高峰,觉得堵车不是太严重。不过冬天在室外等车和打车是一种折磨,太冷了。还有在西直门换乘的时候把我着实郁闷了一把,走了有15分钟。

消费,北京的东西相当的贵,特别是衣服,那些每件都标着上千块的衣服会有人买么?

下飞机的时候见到的笑容,心里觉得,这个城市还是很热情的。只是,后来排队打的让我觉得很郁闷,总有人插队,当然,来北京的不一定就是住在北京的。插队这个我就不说了,只是之后的事情让我觉得不解。我说了那个插队的人几句,接着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说话,其他的人都很漠然,甚至有人说队太长,人太多。这个就让我觉得不可以理解。插队的人不仅仅是在我前面,也在他们前面,觉得多排一个没关系,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利益被人侵害了,为什么可以看到别人的不正当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而如此的漠然?这是助纣为虐阿。或者我这么说,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去说那个插队的人,或者,他就会回到队伍的后面去了。我总是相信,这种人总是心虚的,一个人站出来说,或者他会不为所动,但是几十个人站出来的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插队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是换作是别的事情,或者大多数人也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是不要惹祸上身的态度。突然之间我就觉得,这个城市还是挺冷漠的。

朋友之间的聊天,移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提起。但是普遍都很纠结,毕竟在北京这么多年,也有了基础,出去了就像是按下了reset,重新来过。面对未知,人始终是恐惧的。

北京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如果你在金字塔的顶端,在哪里的生活都简单。但像我这种普通人,难免会觉得这里生活很累。

以上种种,只是个人看法,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呆了短短的四天。

用我朋友的话就是:现在的这种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可以时不时回来这里欣赏这个城市的美却又不属于这里。

PS:回绝想看了看,看着师弟师妹们走在校园里,真的好羡慕,可惜,大学的时光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了。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让他们晕倒的一句话:如果大学能从来一次,我就不天天上自习了,我天天去玩,多谈几次恋爱。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大学时,应该学习,也应该尽情地疯狂,人生中可以肆意疯狂的日子其实不多,长大了,牵绊的东西就多了。


另,大家在坐扶手电梯的时候还是扶个扶手吧,开车或者坐车的时候还是系上安全带吧(无论你是坐的哪个位置)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
在北京住着就是爱恨纠结~ 上下班高峰那叫一个堵……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离开又舍不得
满腹牢骚。。。
这。。。
恩,就像一个打算回广东的一朋友所说的:“真的要准备回去了,才想起来,在北京的好多东西享受起来很方便,地方上毕竟少,并且其实算下来可能更贵。”

楼主在香港吧~~~跟北京比的话,HK还是要好一些的~~
re
【 在 LasVega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This is Beijing!
【 在 Nikita (肥力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北京四天
: 发信站: 绝想日记论坛 (Wed Dec 21 13:11:00 2011), 站内
:
: 之前把北京是自己工作地点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对这个城市有感情的。趁着回来的几天,自己亲身体会了一下。
:
: 把北京当作自己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北京的文化氛围别的城市比不上,机会相对也多很多。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朋友在这边。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依据的5年前我生活过的北京,那个时候自己还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交通,不需要考虑(或者很少需要考虑)各种要和政府机构或者医院打交道的事情。一旦走出了这个象牙塔,这些生活上的种种都是要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如果这些事情需要耗费掉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将会很累心。再者,北京实在是太大,朋友之间见面很难,聚在一起不容易。
:
: 之前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这次回来之后,我自己再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觉得不太现实。城市和人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很多地方我都难以适应了。
:
: 气候,很干燥,城市的尘很大。虽说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四年,但是这四天还是感到了不适应,喉咙和鼻子觉得不舒服,偶而还咳嗽。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
: 吃饭,一直很想念北京的各种馆子。可是回来之后,发现普遍都是比较辛辣和油腻的菜,自己的肠胃已经不是很能适应,感觉吃饭也不便宜了,这次没有去超市,不知道别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贵了好多。
:
: 交通,我出门的时候都不是上下班高峰,觉得堵车不是太严重。不过冬天在室外等车和打车是一种折磨,太冷了。还有在西直门换乘的时候把我着实郁闷了一把,走了有15分钟。
:
: 消费,北京的东西相当的贵,特别是衣服,那些每件都标着上千块的衣服会有人买么?
:
: 下飞机的时候见到的笑容,心里觉得,这个城市还是很热情的。只是,后来排队打的让我觉得很郁闷,总有人插队,当然,来北京的不一定就是住在北京的。插队这个我就不说了,只是之后的事情让我觉得不解。我说了那个插队的人几句,接着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说话,其他的人都很漠然,甚至有人说队太长,人太多。这个就让我觉得不可以理解。插队的人不仅仅是在我前面,也在他们前面,觉得多排一个没关系,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利益被人侵害了,为什么可以看到别人的不正当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而如此的漠然?这是助纣为虐阿。或者我这么说,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去说那个插队的人,或者,他就会回到队伍的后面去了。我总是相信,这种人总是心虚的,一个人站出来说,或者他会不为所动,但是几十个人站出来的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插队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是换作是别的事情,或者大多数人也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是不要惹祸上身的态度。突然之间我就觉得,这个城市还是挺冷漠的。
:
: 朋友之间的聊天,移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提起。但是普遍都很纠结,毕竟在北京这么多年,也有了基础,出去了就像是按下了reset,重新来过。面对未知,人始终是恐惧的。
:
: 北京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如果你在金字塔的顶端,在哪里的生活都简单。但像我这种普通人,难免会觉得这里生活很累。
:
: 以上种种,只是个人看法,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呆了短短的四天。
:
: 用我朋友的话就是:现在的这种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可以时不时回来这里欣赏这个城市的美却又不属于这里。
:
: PS:回绝想看了看,看着师弟师妹们走在校园里,真的好羡慕,可惜,大学的时光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了。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让他们晕倒的一句话:如果大学能从来一次,我就不天天上自习了,我天天去玩,多谈几次恋爱。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大学时,应该学习,也应该尽情地疯狂,人生中可以肆意疯狂的日子其实不多,长大了,牵绊的东西就多了。
:
:
: 另,大家在坐扶手电梯的时候还是扶个扶手吧,开车或者坐车的时候还是系上安全带吧(无论你是坐的哪个位置)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
:
: ※ 来源:·绝想日记论坛 http://·[FROM: 203.218.185.*]


随时调整一下就行,不扶的话遇到动物园站那种情况会很危险。

【 在 LasVega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 --

我很想知道现在还有什么在地方上少,还更贵一些?

【 在 haha 的大作中提到: 】
: 恩,就像一个打算回广东的一朋友所说的:“真的要准备回去了,才想起来,在北京的好多东西享受起来很方便,地方上毕竟少,并且其实算下来可能更贵。”
: --

“扶”一下?我每次都是双手抓住且随时准备跳到哪里以防万一
顶这句,有钱在哪都是天堂
朋友之间见面很难这个也看自己了
我们同学就经常聚会
【 在 Nikita (肥力斯)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把北京是自己工作地点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对这个城市有感情的。趁着回来的几天,自己亲身体会了一下。
: 把北京当作自己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北京的文化氛围别的城市比不上,机会相对也多很多。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朋友在这边。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依据的5年前我生活过的北京,那个时候自己还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交通,不需要考虑(或者很少需要考虑)
: 之前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这次回来之后,我自己再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觉得不太现实。城市和人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很多地方我都难以适应了。
: ...................

很有共鸣呢
在机场排队,周围的人各种插队,都让我感觉到了好像人生不插这几个队,不把别人挤在后面就是一种耻辱,一种没有能力的耻辱。
北京的建筑也是很旧的那种,没有美感,走在马路上从未能让我有慢下来看看风景的欲望。也就夏天的时候,在对外经贸门口那条路上我还感觉愿意走慢一些。这些快乐,我在很多城市都有感受,可在北京却是如此的少见。
服务业的不发达是令人发指的。在东部和南部的几个省里,各种自营的个体户开的门店琳琅满目,小区和这些小店构成一个生活气息很浓的区域。北京也就这几年才慢慢发展起来。北京小店的服务质量也是极其无语的,比如说南方极常见的早餐小吃,对卫生和服务是很在意的,北京的小店根本不在乎店四周的卫生的,筷子纸巾扔得一地也不愿清扫,吃的时候感觉极不舒服。

高消费的东西在地方上会更贵而且可能买不到吧
【 在 osip (osip)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很想知道现在还有什么在地方上少,还更贵一些?


北京的美还是要慢慢寻找的
办奥运前的一段时间,国家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办的一些展览很不错的,看过几次。人并不多,所以很安静,反而让人内心平静。
国家图书馆的新馆也是我喜欢去的,很明亮也很安静,看书极有氛围。人很多的,好学的人不少,经常腻在那边半天,效率也高。
春天或夏天,北海和附近的胡同里可以走走,上午或傍晚最佳。人会少点,但绿荫点缀阳光,有一些旅游团走过的时候还能听到笑声。
我五年前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完全改变了,呵呵
是啊,在北京读书和在北京工作生活,那是两码事。我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回北京读书,仅读书而已。
一切不可重来,你只是回忆往昔的北京
北京,我的故乡,在梦里,你蔚蓝金黄。我是北京人,我选择离开北京。
北京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如果你在金字塔的顶端,在哪里的生活都简单。但像我这种普通人,难免会觉得这里生活很累。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对!
现实的确如此。
不过想想是在中国,就坦然了
说得有道理
这什么破电梯啊
【 在 LasVega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 --

之前把北京是自己工作地点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对这个城市有感情的。趁着回来的几天,自己亲身体会了一下。

把北京当作自己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北京的文化氛围别的城市比不上,机会相对也多很多。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朋友在这边。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依据的5年前我生活过的北京,那个时候自己还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交通,不需要考虑(或者很少需要考虑)各种要和政府机构或者医院打交道的事情。一旦走出了这个象牙塔,这些生活上的种种都是要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如果这些事情需要耗费掉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将会很累心。再者,北京实在是太大,朋友之间见面很难,聚在一起不容易。

之前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这次回来之后,我自己再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觉得不太现实。城市和人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很多地方我都难以适应了。

气候,很干燥,城市的尘很大。虽说我曾经在北京生活过四年,但是这四天还是感到了不适应,喉咙和鼻子觉得不舒服,偶而还咳嗽。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吃饭,一直很想念北京的各种馆子。可是回来之后,发现普遍都是比较辛辣和油腻的菜,自己的肠胃已经不是很能适应,感觉吃饭也不便宜了,这次没有去超市,不知道别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贵了好多。

交通,我出门的时候都不是上下班高峰,觉得堵车不是太严重。不过冬天在室外等车和打车是一种折磨,太冷了。还有在西直门换乘的时候把我着实郁闷了一把,走了有15分钟。

消费,北京的东西相当的贵,特别是衣服,那些每件都标着上千块的衣服会有人买么?

下飞机的时候见到的笑容,心里觉得,这个城市还是很热情的。只是,后来排队打的让我觉得很郁闷,总有人插队,当然,来北京的不一定就是住在北京的。插队这个我就不说了,只是之后的事情让我觉得不解。我说了那个插队的人几句,接着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说话,其他的人都很漠然,甚至有人说队太长,人太多。这个就让我觉得不可以理解。插队的人不仅仅是在我前面,也在他们前面,觉得多排一个没关系,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利益被人侵害了,为什么可以看到别人的不正当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而如此的漠然?这是助纣为虐阿。或者我这么说,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去说那个插队的人,或者,他就会回到队伍的后面去了。我总是相信,这种人总是心虚的,一个人站出来说,或者他会不为所动,但是几十个人站出来的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插队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是换作是别的事情,或者大多数人也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是不要惹祸上身的态度。突然之间我就觉得,这个城市还是挺冷漠的。

朋友之间的聊天,移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提起。但是普遍都很纠结,毕竟在北京这么多年,也有了基础,出去了就像是按下了reset,重新来过。面对未知,人始终是恐惧的。

北京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如果你在金字塔的顶端,在哪里的生活都简单。但像我这种普通人,难免会觉得这里生活很累。

以上种种,只是个人看法,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呆了短短的四天。

用我朋友的话就是:现在的这种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可以时不时回来这里欣赏这个城市的美却又不属于这里。

PS:回绝想看了看,看着师弟师妹们走在校园里,真的好羡慕,可惜,大学的时光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了。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一句让他们晕倒的一句话:如果大学能从来一次,我就不天天上自习了,我天天去玩,多谈几次恋爱。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大学时,应该学习,也应该尽情地疯狂,人生中可以肆意疯狂的日子其实不多,长大了,牵绊的东西就多了。


另,大家在坐扶手电梯的时候还是扶个扶手吧,开车或者坐车的时候还是系上安全带吧(无论你是坐的哪个位置)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
在北京住着就是爱恨纠结~ 上下班高峰那叫一个堵……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离开又舍不得
满腹牢骚。。。
这。。。
恩,就像一个打算回广东的一朋友所说的:“真的要准备回去了,才想起来,在北京的好多东西享受起来很方便,地方上毕竟少,并且其实算下来可能更贵。”

楼主在香港吧~~~跟北京比的话,HK还是要好一些的~~
re
【 在 LasVega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梯的扶手和电梯速度有时候不一致 很别扭。。。

讲讲呗
【 在 nood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五年前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完全改变了,呵呵

北京生活四年,广东生活4年,我打心眼里觉得南方环境好。现在我这老爷们的皮肤不是一般的细腻
道理很简单:要么你改变环境,要么环境改变你。。。

【 在 as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讲呗
: 【 在 noodl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五年前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完全改变了,呵呵
: ...................

哇,好有情调~~~

【 在 as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的美还是要慢慢寻找的
: 办奥运前的一段时间,国家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办的一些展览很不错的,看过几次。人并不多,所以很安静,反而让人内心平静。
: 国家图书馆的新馆也是我喜欢去的,很明亮也很安静,看书极有氛围。人很多的,好学的人不少,经常腻在那边半天,效率也高。
: ...................

如果时光倒流,我只会好好学习,过次本分的大学
矮油
我有阵儿也经常去国图(查论文资料。。。。。。。。。。。)

【 在 asai (容颜不老)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的美还是要慢慢寻找的
: 办奥运前的一段时间,国家博物馆和中华世纪坛办的一些展览很不错的,看过几次。人并不多,所以很安静,反而让人内心平静。
: 国家图书馆的新馆也是我喜欢去的,很明亮也很安静,看书极有氛围。人很多的,好学的人不少,经常腻在那边半天,效率也高。
: ...................

如果再读一次大学
我大一就把媳妇追到手
不至于毕业五年才谈恋爱结婚
好多事情都耽误了...

【 在 Niki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把北京是自己工作地点的选择之一,因为自己对这个城市有感情的。趁着回来的几天,自己亲身体会了一下。
: 把北京当作自己的一个选择是因为,北京的文化氛围别的城市比不上,机会相对也多很多。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朋友在这边。可是这次我发现,我做出这样子的判断依据的5年前我生活过的北京,那个时候自己还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不需要考虑交通,不需要考虑(或者很少需要考虑)各种要和政府机构或者医院打交道的事情。一旦走出了这个象牙塔,这些生活上的种种都是要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如果这些事情需要耗费掉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将会很累心。再者,北京实在是太大,朋友之间见面很难,聚在一起不容易。
: 之前想的愿望很美好,但是这次回来之后,我自己再审视了一下这个想法,觉得不太现实。城市和人都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很多地方我都难以适应了。
: ...................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留恋
为了这样的理由留下来会不会有点扯
但事实就是如此了
目前为止还是很喜欢这个城市的
恩恩
插队的90%都不是北京人
想留在北京工作,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
顶一下(351 写日记 1048733 17710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