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那战后的灵魂

购物狂想曲 [沧桑] 2011-10-24 12:10:08 星期一 晴天 查看:4358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钢琴师〉〉、〈〈朗读者〉〉、〈〈卡巴纳图大营救〉〉、〈〈东史郎日记〉〉……近来一直在读有关二战的书。奇怪的是,我心中有了更为复杂的感情。不仅仅是对饱受欺凌的无辜人民的同情,对军国主义的痛恨,对前赴后继的勇士发自内心的敬佩。不不不,这些感受太格式化,太笼统,太脸谱化,我的眼光落在别的地方……

大家知道的是纳粹军官,这些盖世太保手段残忍,不遗余力地清除着非雅利安人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军官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并执行任务。〈〈钢琴师〉〉中的霍森菲尔德是众多尚有清醒意识的军官之一。当他偷偷把食物和毛毯给奄奄一息的什皮尔曼时,我看到了他冰冷的外表下水晶般的心。但一小部分人的清醒不足以阻挡整个国家前进的铁蹄,在国家的狂热对比下如此无力。清醒,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更加痛苦,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入战争的坟墓,却无力扭转,因为多说一句话,也许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纳粹是一座庞大的建筑。除了上层的领导人。更多的人充当的是螺丝钉的作用,小而不可缺少,他们是普通人或者说是被逼迫被蒙蔽的普通人。二战时,德国有4000多所集中营,像〈〈朗读者〉〉中汉娜一样的普通守卫有多少人?他们恪尽职守,不让任何一个“囚犯”跑掉。是的,汉娜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囚犯只是无辜的普通人,她的祖国犯了怎样的罪行。德国人谨慎认真的优良品质用到了最坏的地方。这些像汉娜一样的人——无意中做了纳粹的帮兄。他们不应只受到人们的谴责,他们的一生不也笼罩了悲剧色彩么?

再说普通的德国人吧。公众舆论一直被谎言误导,无论它是报道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消息还是文化消息。人们被蒙蔽、被强迫,即使是纯种雅利安普通人在战争期间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有的只是国民经济军事化之下日渐稀少的黄油和面包、政治专制下的恐怖的寂静。没有人听到不利的消息,怀疑之音被自欺欺人的狂热淹没了。战后,那种巨大的空虚感和挫败感令他们无所适从,生活中到处充斥了茫然……

战争让我明白,邪恶和野蛮就隐藏在人的心里,如果听凭它们任意发展,它们就会产生难看的萌蘖枝条,整个国家被一些人教唆,走上自以为的正义之路……没有理性,没有法律,随意行动而不用考虑法律。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战场上,要么将对方杀死,要么自己先死。

别再说战争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它带来的伤痛没有什么能弥补。

在重温别人这些记忆时,我才感到“和平”这两个字眼是如此迫近,才感到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幸福,没有理由不珍惜……

  转载注明:来淘吧购物  www.juexiang.com  合作




顶一下(351 写日记 945991 186513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