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明之痕迹 [分享] 2011-10-22 20:51:14 星期六 晴天 查看:24695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往前追溯,故事的开始是在1964年,极度闭塞的小山坳里只有零落的几户人家,一条叫木子河的溪流依山而过,贫瘠的土地上,红薯是他们唯一的口粮。连绵不绝的雪峰山脉阻隔了他们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他们不会去关心美帝国在越南扩大了战争,更看不到苏联在遥远的中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逃跑去台湾的国民党在海峡蠢蠢欲动也似乎与他们无关,日子就这么清苦而平淡的过着……

但是到第二年,平静的日子渐渐因为一群陌生人的到来而不再。从这群陌生人嘴里他们知道了在与中国接邻的南边,美帝国主义在一个叫越南的小国家打仗;苏联老大哥也撕破脸皮派出了很多军队威胁着中国的北边;台湾的国民党也不甘心的隔海准备要反攻。他们还知道了这一切都开始跟他们有关系,而且是毛主席亲自提出来的。他老人家还给像这样依山伴水毫不起眼的小山坳取了个名字-----“三线”。这群陌生人就是来“三线”搞建设的,他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工厂,专门做子弹。虽然仗还没打起来,但是为防万一,就像那边墙上写的----- “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群天南地北过来的陌生人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省内的辰溪,还有部队来的,都见过些大世面。小山坳里顿时开始热闹起来,住了一辈子木屋土房的山里人第一次看到了砖瓦房,看到了商店医院学校,也知道了澡堂食堂,招待所俱乐部。他们或许不会知道的是木子坳这个叫了很久很久的名字甚至会被这个叫做“湘华机械厂”的所代替……

不过小山坳里发生的这一切却又是生活在宁乡县城里的一群年轻学生所还不知道的。他们就像之前的那些山里人一样勤勤恳恳做着自己眼前的事-----上山下乡,直到那年的一场大水。

1969年的宁乡洪灾是很多年都没有见过的,人们流离失所,处处哀鸿遍野。洪水所到之处甚至连背井离乡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也就在这多灾多难一年,一个属国家统管的兵工厂在全省进行招工,招进去的就是所谓“吃国家粮”的工人了。在当时看来似乎跟这场洪水一样难得一见,而且又正因为这场洪水,在宁乡全县有了三十个特招名额。那个时候还只是同窗学友的父亲母亲和他们的其他一些同学作为知识青年,应了“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成为了让整个县城眼红的一批幸运儿。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第一次听到了“湘华机械厂”这个名字。

尽管是在离家很远的山沟沟里面,但是能吃上国家粮意味着自己的一辈子都有了保障,在当时所有人看来还能有什么比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更好的事呢?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很多也只能一辈子在乡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繁华的县城又何尝不是仅仅因为一场大水弄得无数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吗。

……

当坐了八九个小时的汽车,远离县城的尘嚣驶进这连绵不绝的大山深处,最后在一个仿若小盆地似的山坳坳里停下时。迎接他们的其实并不是他们心里所想的荒无人烟,穷苦不堪,恰恰相反,在这深山之中看到的是一片砖瓦厂房,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笑语相迎,一个山清水秀,似乎也将会带来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个洪水肆虐的小县城也已经被放在了脑后,大山的外面是一个世界,这里又何尝不是一个远离喧嚣,世外桃源般的小世界。嫩嫩的根也仿佛已经开始慢慢扎进这方小小的土地里……

 

顶一下(400 写日记 939865 142444
上一篇:女人的坚强伪装下一篇:真爱不会累。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