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我的日记本将记录我看着高兴的新闻

白头浪子 [激励] 2009-11-18 18:26:52 星期三 晴天 查看:247 回复:2 发消息给作者

《财经》震荡挑战了谁?

《财经》震荡挑战了谁?

国内堪称最牛的《财经》杂志人事震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早在6月和京城名记们说起这事情的时候,大家说苗头正甚。这些年来胡舒立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或证明了国家有些部门监管或者干涉,抑或不尽如意的征兆。前期包括福布斯、美国读者等多家平媒或出售或破产,也已彰显了当下经济环境对媒体生存的冲击。

综合消息来看,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

一是《财经》杂志敢于挑战利益集团、挑战所谓的权威,媒体所代表的良心已经让利益集团受到威胁,众多内幕、黑幕的曝光也让《财经》团队感到压力和威胁。

二是挂靠现象不仅挑战了新闻良知和责任,也挑战了时下的新闻体制。

三在中国要做理想主义的媒体或者说真正独立性媒体仍有漫长的路程要走,或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理想主义媒体。

四或许中国不缺乏胡舒立们,但缺乏胡舒立们追求的独立、客观。新闻自由、监督自由在任何国家都脱离不了经济环境、政治环境。

这一年来,也感觉财经杂志的锐性和独立性不如以前,文章质量下滑得厉害。和易凯资本王冉的观点一样,我也期待《财经团队集体出走内幕》重磅文章的披露。

以下内容来自公开信息:

《财经》人事震荡

10月12日,据相关人士透露,《财经》杂志总经理吴传晖、副总经理张翔、总经理助理傅继红以及八个部门总监已经递交辞呈。

这意味着业内盛传已久的《财经》杂志人事变动已经从杂志的经营部门开始启动。据消息人士讲述,《财经》主编胡舒立也即将辞职,采编系统绝大多数骨干也将随她而去,其中就包括号称《财经》杂志四朵金花的凌华薇、王晓宾、曹海丽、李箐。

消息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将与浙报集团共同建立一家新的媒体,部份资金将来源于中金创始人之一方风雷旗下的基金,小超人李泽楷也可能参股进入。

震荡的背后

据搜狐等网媒报道,《财经》经营部门60多人已经集体辞职。这些人并非就此散去,而是去为另一个平台作准备。
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另一次更加震撼的辞职将发生在一个月后,届时,《财经》的主要资产——编辑和记者——也将集体辞职,转投到经营部门先期搭建好的平台之下。

这意味着,这份全国最佳的财经类媒体进行了一次大搬家,将采访资源、广告资源完全从一个地方搬走,再到另一个地方重建。这样的折腾大概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地域才能够见到。

岂止财务不独立这么简单

此次事件,之所以《财经》必须出走,是因为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

由于中国的特色,媒体必须寻找一个公有制挂靠单位,获得刊号才能出版。此前,《财经》挂靠的单位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原名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由于联办负责人王波明与主编胡舒立的关系,《财经》杂志获得了自主的采编权。

但是,这种挂靠的体制也决定了《财经》对于自己的利润分配插不上话。目前财经年广告收入以亿为单位计算,然而这些钱最终到底属于《财经》,还是属于联办?至少从记者的收入就可看出端倪。

《财经》记者的工资在业内并不算高,与其在业内崇高的名声很不相称,对此,记者的抱怨很多,但却一直得不到纠正。原因在于国内媒体的管制,即使记者不满薪水想离开,也找不到更好的平台,只能留下。

但长此以往,激励机制不解决,迟早会带来大问题。

独立采编权的丧失?

在没有财政权的情况下,胡舒立之所以一直决定继续挂靠联办,是因为联办给了她自由采编权。

在以往可以看到,联办对于《财经》采编是很少干涉的,这保证了《财经》成为了全国最有魄力的媒体。除了少数报道,比如《谁的鲁能》,由于直接牵扯到最高层腐败问题而不得不撤稿之外,一般的稿件都能够保持其犀利的风格。

但进入今年之后,由于媒体环境的收紧,不管是联办还是联办的上级单位全国工商联,对于采编权的干涉却越来越多,短短的几个月,从央视到石首到新疆到通钢,《财经》已经不得不撤销或者推迟了多篇重量级稿件,对于采编权的干涉等于将双方之间最后的妥协给抽去了,这是胡舒立下决心离开的关键因素。

寻找下一个挂靠

今天,财经经营人员的集体离职已经发生。一个月后,采编人员将离开,至此,留给联办老《财经》的将是一个空壳。

如今,新的架构实际上已经建好,资金已经到位。当人员辞职后,马上就可以为新的平台工作,中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断。

然而,这绝非简单地从联办转移到另一个挂靠单位,其背后还有另外的操作来避免曾经的问题。

据悉,虽然有了新的挂靠单位,但出资的可能另有其人。厚朴投资的方风雷可能为投资人之一。引入外部投资后,新的挂靠单位可能只是提供挂靠资源,但在资本上却无法拥有话语权(满足于每年获取一定的红利),这能够保证新财经的独立运作。

同时,据猜测,在引入外部投资时,其记者资源也可能会作为一部分资产入股,这意味着,至少有一批资深的采编人员有可能获得股权的激励。如果走出这一步,将是采编资源市场化的一次尝试,并能带来长期的激励机制。

通过资本的运作,以及协议的签署,胡舒立将尽可能限制新挂靠单位的干扰,保证采编和财务的独立性。

媒体内外隐忧

对于胡舒立而言,为了保持独立性这一步迟早会尝试。

如果做好了,将成为在“中国特色体制”内尽量用市场化力量冲击体制阻力的样本。
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许会给不喜欢《财经》的人带去新的恐惧。另外,胡舒立仍然无法摆脱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最后,如果挂靠单位顶不住压力,也会插手采编权,到时候,与联办争斗的一幕也许会重演。

顶一下(39 写日记 135877 47504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