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我的审美观

TOM3z8h7e [随感] 2013-04-26 22:35:29 星期五 晴天 查看:182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

  要说审美就得先从认识开始说起,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我们得知道康德,接着了解叔本华以及尼采.我们纯粹先天知道的一切,只是这一定律的内容,因此,世界只在认识中存在.”一切客体全部存在,只要是客体,就都是表象而不是别的.”以表象论,客体需要”认识”的主体作为它实际存在的支柱.但人”在认识着的时候”,人就是主体,是直观者,表象者,认识者.这主体作为”认识着而永不被认识的东西”,并不存在于诸如时间,空间等形式中.倒是这些形式总要以这主体为前提.认识是认识着的主体用”认识”的诸形式去规律客体.叔本华发展了康德,尼采同样利用了康德的不可知论思想,认为人民所认识的只是现象,而不是自在之物,即不是世界本身.任何认识不可能是无关于认识者的认识,都不是什么纯粹的认识.她总是与人们的某种利益和需要相关,都服从人的目的.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远不只是感觉和思维等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其中意识的活动只是一部分,意识只是在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是才产生,意识的作用仅仅在于寻求有用的东西,即成为满足主体的欲望的工具.意识并不能提供一切,也不能明了一切,甚至也不能明了其本身.

  那么再来说审美,我把审美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审美与认识是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的,但是审美与认识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认识,我总是在此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审美中呢,我就把此意识发挥到了及至,在专业上就是所谓的移情.移情就是指我们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地把原来本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是有感觉,思想,感情,意志和活动的.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在这里似乎有点象黑格尔的”自然人化”理论了,事实上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美感心理学,美感是从主体的内心产生的,是主体情感,人格在外物的映射.审美欣赏就是一种自我的欣赏,主体将自我移到对象上去,于是物我合一,主体从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

  审美的快感可以说简直没有对象.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接的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的感受.审美欣赏的特征在于在它里面我的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来成为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经验得到的自我.对象并不重要,或者说审美欣赏的原因比审美欣赏的对象更为重要,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于”自我”,由于自我的移情作用,对象才成为了审美的对象.

  总的说来我的审美观就是主观情感给对象灌注了生命与力量,以对自己的欣赏. 


顶一下(35 写日记 1253537 240823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