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道理大家都明白,为何非要别人来告诉你

[深情] 2013-04-17 15:27:03 星期三 晴天 查看:21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几大类:忠孝、立身、待人接物、交友、求学、工作、基本道德等等。事实上,从小学课本开始,我们就学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道理,有些甚至能够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但是在生活中能真正明白或者说理解运用这些道理的人不多,于是乎出现一个问题“道理大家都明白,为何非要别人来告诉你”,才会恍然大悟,似乎一之间明白了很多。

      要究其原因,似乎有几种可能。(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主要的问题是身陷其中,无法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事情的实质,非得要一个自己信服的“旁观者”提点一下,才知道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原来可以这么做,确实很有道理。实际上,“旁观者”说的道理,“当局者”或许早就了解或再就明白过了,只是在面对困境或矛盾的时候,“当局者”往往情绪介入过多,感性思维远大于理性思维,而且浓烈的自我意识会不时地暗示自己和强化自己的困顿,或放大事情本身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容易冲动或者说特别容易简单问题复杂化,结果往往是不如意的。所以说,“当局者”切勿把自己的情绪和感性也强加在“旁观者”身上,只需要讲清楚事情的原委就行了。因为当情绪感染成功的时候,“旁观者”也逐渐开始迷糊起来,无非又多了一个“当局者”,事情显得更加纠结,远远偏离于解决问题的轨道。当然,有些时候“当局者”已经迷糊到了一定地步,求助“旁观者”并不是为了讨论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同盟,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和判断而已,这种情况下,除了其它外力强行介入或者“当局者”不小心头撞墙上了猛然觉醒,似乎别无他法。(2)道理太多,看过一遍就过了,没弄明白也没放在心上,有人提点或者事后想起来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当然,事后能想起来,事后能领悟一些东西也是好的,毕竟道理只是表面的、生硬的、直接的,而实际生活是灵活的、无穷的、多变的,经过生活历练的道理往往理解更为深刻,影响更为深远。(3)“当局者”缺心眼,没脑子,不会思考,也不会反省,非要别人告诉,而且当时似乎大概也许明白了,一晃眼,同一件事又“迷糊”了,又要别人再提醒一次。可悲的是,实际生活中,这种人或许并不占少数。

      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道理太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全记,在几个大类中选择与自身实际和思想意识最相近,而又最认同的能够起到践行作用的几条就行了,然后加深理解与发散体会,融入到自己的处世原则和实践中去,差不多够受用终身了。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思考,客观看待,寻求相对有效和实际的解决之法,切勿过于主观,过于情绪化,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否则容易放大事情本身。当然,当自己已经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找一个信服的“旁观者”来提点一下,也是好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绝想都能找到或者随时随地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旁观者”来及时提点自己,以结燃眉之急。所以说,做一个清醒的“当局者”或许才是上策。

 

恰逢孔庆东版的“围炉夜话”(共184条,序号为第几条),借此引用几句我最认同在实际生活中也一直践行的话与大家同勉:

5、处事为人着想,读书自己用功。     

6、以信立身,以恕接物。

16、人品不高,总为利字看不破;学业不进,总为懒字丢不开。

30、志不可不高,心不可太大。

39、处事要问心无愧,立业需量力而行。

40、气不平则无足取,语多矫而尽可疑。

42、读书要放开眼界,做人要立定脚跟。

47、求个良心管自己,留些余地给他人。

51、行善自乐,作奸自损。

56、知往日之非,取他人之长。

57、敬他人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85、对己要多责,对人要多信。

98、谨守身,淡养心。

99、人之足传,在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再能言。

117、事急也要深思,衅起先图礼让。

138、知错不改真有病,为善受累也应为。

142、和气待人,藏器待时。

146、天不救求死之人,人可邀悔祸之天。

154、暮收朝所失,夜思日所行。

159、待人接物莫求备,读书修身莫知足。

163、为善从让开始,立身以敬发端。

165、仁厚是儒术之本,虚浮乃当今病根。

172、钱能福人能祸人,药可救生可杀生。


顶一下(34 写日记 1250516 178706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