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不求完美但求无悔、

王耀 [感悟] 2013-04-16 18:34:17 星期二 晴天 查看:540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纵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如何过完我们的一生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个问号伴随一生直至生命终结。或许思考人生观这个问题在两个阶段最为占据我们的心灵世界,一是在刚进入青年的时期,二是在接近人生尽头的老年时期。年轻的生命,在心智发展到比较成熟而又没有踏入真正的社会体会自己的人生历程之前,通常会带着这样求知的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用自己在以往初步构建的知识底蕴基础上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系统;而对于垂垂老矣的人来说,人生剩余不多,对岁月飞逝的感慨和对难忘往事的回忆都会令他们审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不管怎样,我们如何树立人生观,树立怎样的人生观,都是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如同傅佩荣教授所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因此,我们可以顺着哲学的脉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生观。
 
 
 
作为“爱智慧”的同义词,哲学就是在不懈地引导人们向一切看似平常的事物发出质疑,如《苏菲的世界》一开始碰到的问题那样,“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在树立人生观时遇到的第一个扑面而来的问题便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个被提出了无数遍又从来就不会有相同答案的问题,也是我们建构人生观的首要困惑。我也曾追问过自己,虽然没有一个令自己感到持久满意的答案,但却在接触到无数作家们关于此的想法时有了些许引起共鸣的感悟。在我们迷茫时,毕淑敏告诉我们:“生活本无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生活是人生的具体表现形式,当我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兴趣,能按着预想的道路找到自己的方向,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充实,做到love your life you live, live your life you love,生活不就被赋予了意义么,人生的意义不也应孕而生了么。
 
 
 
也许真正的生活并没如此简单,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甚至是令心灵遭受沉重挫折的不幸,自然会有失落悲伤、愤怒、无奈等等消极的情绪来临,面对这些,即便是坚强的人也会不由得发出吁叹,抒发人生的无常,就像张爱玲的“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一样概括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整个人生。有人评价张爱玲的作品“带着我们在字里行间走,迷宫似的,最后看到十丈长宽绣着百鸟朝凤、花好月圆的软绸,她轻轻一揭,盖在底下的竟是辽阔墓域,这种震慑记住了,也在往后的人生里印证。”张爱玲是悲观的么,不,她只是在阅尽人间繁华之后揭示人生的真相,以至于不要单纯沉醉于美好的幻想之中。因此她还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句话曾给我以震撼的感觉,我们无法克服那些如同虱子般的小恼,可虱子只是虱子,它们终究不是生活这场戏的主角,袍的主人绝对不能因为小虫子而放弃了如华美的袍一般的美好人生,在用蔑视的态度对待虱子处理虱子时更重要的是欣赏袍的华丽啊。感到悲观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执着,记着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实际是一种超脱。
 
 
 
不管怎么诠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切对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我们要将这些对人生的感悟转化为一种价值取向,使之成为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精神引领,无论是在平静闲适地进行着日常琐事,还是无所适从地面对生活给予的选择,或是猝不及防地承受困难时,都能停下来听听心灵发出的钟声。一个人最基本的人生观在这时发挥了最现实的作用,我们一点点的成长过程之中也包含了人生观的一步步完善过程。
 
既然如此,人生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记得初中时读过励志作家刘墉的一些列书籍,包括《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这三本,其实,这三个书名从某种程度就概括了一个人的成长史三阶段。照着这个思路,首先,要肯定自己。不论自己出生环境如何,不论当下是否觉得资质不如别人,都要肯定自己,肯定世间唯一的自己,存在便有理由。自信也是只有自己能给的,信心能让人不把结果成败作为自己行动第一步的阻碍,因此能给人以无穷的动力。
 
接着,创造自己。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靠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个阶段或许是不会停滞的阶段,经历得多,体会的多,收获也就多。终身学习,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但从自己的生命中学习,同时也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或许在这个创造阶段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看法会有所改变,认识会有所提高。最典型的像一些精神生活的实例——书籍的阅读,电影的观看,音乐的欣赏。对于一本好书,每隔几年重念一遍,可以测出自己在这几年之内心智成长的速度和方向。而如电影,观看别人的人生经历时,往往会联想到自己,艺术表现者的思想得以展现,再加上他们的心灵与真实世界有直接的接触,仿佛为真是世界揭露出内在的意义。审美让人体会短暂的忘我状态,化解世间的压力与烦恼,感觉人生一切苦劳原来是为了放下担子时的那种惬意与自在。
 
更进一步,超越自己。人无完人,发现自己不足就来弥补。人作为世界上的高级智慧生物,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天生就是来改造一切的。不合理的存在总会凸现它的缺陷,视而不见的逃避态度显然不是值得鼓励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坦然面对这些缺陷,尽我们所能尽之力来获得改变时,我们也就超越了自己。自身能力素质的超越是一方面,自身性情的塑造培养更是超越的“重点难点”。周国平这样总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道家思想家老子能处身人群中“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与世无争境界不是凡人能轻易达到的。毕竟,在现在的现实社会,要想过简单的生活,就得先过不简单的生活,但如果能够不把尘世名利占据自己的大部分思想领地,而在忙碌奔波的同时为心灵辟一块净土,也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过了。
 
这样的三个成长阶段必然是人生观涉及对象的不可或缺部分。人生观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领域便是关于死亡。有生便有死,生和死从来就不会被分离开来,然而“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如是说。但作为生命的终结象征,提到死亡带来的往往便是恐惧与回避,即使坟墓是每个人不得不走向的终极目的地。客观来说,死亡使曾经存活过的个体生命在乌有的世界里融汇、消失,死亡是公平的,死亡带走幸福地同时,也带走了与之并存的痛苦。我们不用为死亡担忧什么,带着一生的无悔接待死亡的来临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为了真正做到这样,更多的要把目光放在现在而不是无法改变的死亡。仍然如同周国平所讲,“如果人能永远活着或者活无数次,人生问题的景观就会彻底改变,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生问题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这样,从某种角度讲,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使得我们探讨的“人生意义”话题本身具有了意义。
 
人生观是个动态的概念,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不管怎样,把生命当作一次唯一的生命实验,努力做到不求完美但求无悔,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吧。其余的,那就交给时间去体会,留给岁月去证明了。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49987 240085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