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昌臻法师——阿弥陀经讲记(一)

张天祥 [感悟] 2013-03-08 12:42:17 星期五 晴天 查看:154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纲领,《阿弥陀经》的纲领就是“信、愿、行”。“行、愿、行”也就是净土法门的纲领,所以一部《阿弥陀经》就将净土法门的纲领性的内容都包括完了。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阿!是佛陀大悲愿力给我们留下的这个对症的特效药,要让末法众生都能够往生净土,都能够成佛。所以将来末法最后时期,佛经要灭尽的时候,最后留下的经不是别的,就是大本弥陀经——《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无量寿经》也消灭了,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然后这六字洪名就变成“阿弥陀佛”了,这四字洪名又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最后,娑婆世界佛法就消灭了。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直要到弥勒佛下生,佛法又才会振兴。为什么最后留下的是《阿弥陀经》而不是其它的经典呢?这个正说明了这一部经典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净土宗的祖师、明代的著名高僧莲池大师这样讲:“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三个一字非常重要。一句佛号就是指“南无阿弥陀佛”,一部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就可以保证我们今生能够成就。所谓成就,就是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就永不退转,这样子你继续修行,必定一生成佛,最后当然就成就了。那么现在提昌念《无量寿经》这个不矛盾呢?不矛盾吗?不矛盾。因为过去《无量寿经》有五种译本,不晓得哪一本才是善本,经过夏莲居老居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汇集成现在我们读到的这一本《无量寿经》,这个就是最完善的本子。这个《无量寿经》就叫大本《弥陀经》,所以并不矛盾。《阿弥陀经》叫小本《弥陀经》,内容简要,但是纲领齐备。《无量寿经》内容比较详细,正可以补充《阿弥陀经》的不足。所以我们现在提倡读一部经就是《阿弥陀经》,也包括了《无量寿经》在内了。末法众生离开了净土法门,要想今生能够成就很难。当代的高僧道源法师这样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他这两句话,这么肯定的说法,不是随便讲的呀!那就是说明了我们今生要想了脱生死,要想度众生,离开了念佛法门,没有另外的好办法。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自己讲他这一生花了八年功夫,参禅没得到成就,他又花了八年多功夫学密法,到了青海西藏(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结果也没得成就,最后才选择了净土法门这一条道路,皈依印光法师以后,专修专弘净土。我们晓得他是当代净宗得到大成就的,十年前他往生了。他这样说:“你如果修净土法门,都不能够成就,那么我敢说,你修其它法门决不能成就。如果我说了妄语,我愿意堕地狱”。我们看这些大德,这样悲悯众生啊!怕我们这些听不进去,所以他发了一个誓,坚定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你修净土法门都得不到成就,你修其它法门决定得不到成就。这个我们大家要深信不疑。而莲池大师开导我们:“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决定是真实不虚的。这部《阿弥陀经》可以说是我们净土宗的纲领性经典,虽然很简单,但是把净土法门的纲领全部概括了。

现在我们就先讲经题。

经题就是经的题目,也就是经的名称。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经》,按照佛经的经题标准来分,它是属于单人立题,就是佛是人。阿弥陀还是人。所以说叫做单人立题。这个佛字是梵文音译的简称,它的全称是“佛陀耶”。常唱的三宝歌“南无佛陀耶”,把它简化一下,就是“佛陀”,再简化一下就是佛。这个佛字翻译成中文,他的含义就是觉悟了的人,这个就很清楚,告诉我们佛不是神,佛不是天生的,佛是由迷到觉的人。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大家就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迷倒在,没有觉醒。但是我们的本性就是佛,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一部《阿弥陀经》的核心意思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这个心就是佛,我们这个心就可以作佛。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佛说”,就是由佛宣讲的。“阿弥陀”这三个字也是梵文音,它的主要含义有两个内容,一是无量光,就是智慧之光,遍满空间,超越空间,无所不在,比太阳的光大千万亿倍。太阳的光一个墙壁就挡住了,但佛的光明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住。实际上佛的光明都是照着我们的,只不过我们内心不清净,你就看不到,好像是瞎子在太阳坝里,明明太阳照着他,他就是看不见。一旦我们内心清净了,当然能够见到佛的光明。这是佛的智慧之光。我们绝想也有这个智慧光明。但是我们拿给妄想、执着遮盖了,被种种尘垢把我们遮盖啦。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无量寿,就是佛的福德。往生净土的人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于是寿命无量啊。无量的寿命就是叫做竖穷三际,竖起来贯通了三个时期,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无量啊!这是佛的福德,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就是无量光,无量寿,这个就是我们绝想都有的佛性。我们念佛就是念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夏莲居老居士一首偈语把念佛法门一下概括完了,他说:“弥陀教我念弥陀”,阿弥陀佛教我们念阿弥陀,后头这个“弥陀”,就是法门。“口念弥陀听弥陀”,口头念,耳朵听,“心念耳闻”也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告诉我们的方法,方法就是这个,心念耳闻。“弥陀弥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念到底。念到底就是念到一心不。一心不乱就开悟了。你一开悟了就明白啦。明白什么?“原来弥陀念弥陀”。就明白了原来念佛的心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说这个法门最踏实可靠。这个“经”字梵文叫修多罗,它的意思有几层意思。一个经就是永恒的经论,永恒的真理。经又叫契经,就是上契指佛的旨意,下契众生的根性。这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经的含意。根据天台宗讲经的五重玄义来分析这部经,第一个就是解释名称。第二个问题就是显体,就是辨别显示它的本体,就是这部经的归宿。这部经以实相为体。什么叫实相?就是真实的相状。实相也可以说就是真空,实相就是无相,也是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妙有。就是这部经的本体。第三个就是明宗,就是阐明这部经的宗旨,这部经的宗旨“信、愿、行”,在信、愿、行的基础上,持佛名号,这个就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宗旨。第四个是论用,这一部经的秘密作用,它的作用就是求生净土,达到永不退转。这就是净土法门。只要你往生了,就能够达到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进入圣人的领域,不会再退为凡夫。行不退,在修行上不会再退转了。念不退,不再会有别的杂念了。第五项,叫判教,就是评判教相,属于大乘吗?小乘吗?属于权教,实教?这部经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属于经藏,在三乘当中属于菩萨乘。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部经就是菩萨大乘根性的人修行的。所以说这部经他所度的人具有大乘根性的菩萨。这个说明了修净土法门的必须发菩提心。在《无量寿经》上提到了三辈往生,都要靠这二条“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发心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就是这部《阿弥陀经》是单人立题,是实相为体,是信、愿、行为宗,是往生不退为用,是方等大乘的教相。

一部经一般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序分,序分就好象是前言一样。这个经典的前言,一部书的前言。这个序分,不是佛陀说的。佛陀讲经的时候没得序分,这个序分是后来佛陀涅槃以后,大弟子们集结经典,就是编辑经典的时候,他们加上去的,就好象现在的编者按语。每部经都有序分。序分记载什么呢?就是记载佛陀在什么地方,讲什么经,听众有些什么人?就是讲的这个。这个叫六成就。序分也就是象一般的前言一样。第二部分叫正宗分,正宗两个字,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正宗那个解释。这个正就是指的正确的。这个宗就是纲领,正确的纲领。这部分是佛经里面主要部分。正宗分是主要的。第三部份叫流通分,“流”流传万代,“通”通达四方,这个是这个经的结尾部份,叫做流通分。这三部份是一切佛经,不管长短都要划分这三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举个比喻说:序分好像是人的脑袋,正宗分好像是人的躯干,流通分好像是人的两条腿。现在先说一下这个序分。这个序分里头就包括了六成就,就是有六个条件,也可以说六个因缘。成就就是说佛要说这部经,一定要具备这六个条件,这叫六成就。六种成就是佛经的一个特点。所以现代一些科学家说佛经,组成非常像自然科学家用的实验报告一样,它就是具备了很多的条件。这六个条件就可以证明这个佛经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可信的。

这六个条件简单的先介绍一下:

第一个叫做信成就:就是使我们产生信心,这就是经里头,“如是我闻”。是,简单讲就是说,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就是阿难尊者(因为他是总编辑),是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翻成百话,如是我闻,就是这意思。但是从深的来说就不是这样简单了。这个“如”字就是不变的,如如不动,就是真理,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个“是”的反面就是非,是就是不非,即真实的。这说明了佛所说就是实相妙理。我们一切众生,我们能够念佛的心就是佛。我们所念的佛,就是我们的心。所以说这个就是实相理体。从理上说,就说明了“如是”两个字就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我亲自听到的。第三个是时成就,就是“一时”,就是讲经的时候,就是那个时候。为啥子不写具体的年月日,而写一时呢?因为佛陀讲经 并不是都在人间,有时候在天上,有时候在龙宫。那个时间概念完全不同。比如说忉利天,一天一就等于人间五百年的时间。佛陀当年给他母亲讲《地藏经》就是在忉利天讲的。佛陀讲《华严经》七处九会才说完,就是说在人间说了三处五会,在天上说了四处四会。由于这样一些情况,所以说没有办法计算时间,这只能够说是一时。就是那个时候,说法的时候,这就叫时成就。 第四个叫主成就。主成就是说法的人,就是佛,就是主讲的人。第五个叫处成就,处就是地点。佛在哪里讲这部经?这是祈树给孤独园,是在这个地方。这个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经舍。佛陀讲的很多经典都是在这个地方讲的。第六个众成就。就是佛陀讲经时听众有那些人,这个经的听众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听众。但是这个经上就只举了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这就是主要听众,有代表性的听众。这个叫六成就。第一个信成就,如是就是真理,佛所说的是永恒的真理。第二个闻成就,是编辑佛经的总编辑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讲的。第三个时成就,佛在那个时候,机缘成熟了,该讲经的时候。第四个主成就,主讲人是释迦牟尼佛。第五个处成就,在祗树给孤独园,在这个地方讲这部分。第六个众成就,就是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就是六成就。

下面介绍一下译者:当时阿难尊者他们编辑这部经是梵文记录,传到中国来,翻译的人很多。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就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姚秦是时代,就是东晋十六国,当时中国分裂了,南北朝,北方的一个国家叫姚秦,姚是皇帝的姓,秦是国家的国号。为啥子挂个皇帝的姓在上面?因为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有好几个,秦始皇那个也叫秦。后来符坚建立的也叫秦,叫符秦。姚苌建立的也叫秦国,历史家为了好区分就给他挂一个姓,就叫姚秦。就是姚苌他建立的秦国,他的国都就是现在的西安。三藏法师,三藏指:“经藏、律藏、论藏”,就是说这个法师精通三藏之学,所以说就称他为三藏法师。西游记把玄奘法师称为“唐三藏”,是唐朝大唐国的人。因为他是精通三藏的人。所以称他为唐三藏。“鸠摩罗什”、鸠摩罗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这位法师是公元三百四十四年出生,四百一十三年圆寂的。他这个名字的中文的含义“童寿”。童是儿童的童,寿是年高有德的样子。就是说虽然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当小孩的时候,他就很有道德。他是中印度的人。那个时候印度分为五部份,东、西、南、北、中,他是出生中印度。他父亲叫鸠摩罗琰。他父亲当时是宰相,母亲是国王的妹妹。他的母亲生了他不久,就发大愿出家了,后来他的母亲证了三果罗汉。这位法师当然是了不起的人,七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出家了。他当小孩的时候,有一次他跟母亲到庙子里去,他看到有一个铁钵,就把它拿起来,戴到脑壳上。当时他一想,我是小孩子,怎么会拿得起这个铁钵呢?这一想就起了分别心,这个铁钵就掉倒地下了,那时他就懂得了万法由心造的道理。他每天能够背诵一千首偈。他先学小乘法,后改修大乘法,很快就精通了大小乘。他很年轻就在西域各国到处弘法,跟很多外道辩论,外道都很佩服他。他每到一个国家讲法,国王大臣都跪在旁边听。当时这个符秦的国王符坚,听了他的名声也很恭敬他,派了一个大将叫吕光,带领七万大军去讨伐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塔什。当时新疆属于西域地区。那是佛教非常盛行的地方,这个龟兹国当然打不赢,就把法师送过来。这个吕光就把法师带回到现在甘肃当时叫西凉,他走到那里就听说符坚被他的部下姚苌杀了。姚苌就自立为王了。所以就叫姚秦。这个吕光也就不回去了。他就在甘肃的西北部自立为王。那个时候天下大乱,这些有兵权的人都割踞一地称王称帝,他就当西凉国的国王。他把鸠摩罗什法师留在那里,后来姚苌死了,姚苌的儿子姚兴接位了。吕光也死了。吕光的侄儿吕隆接位了。这个姚兴就率领大军讨伐西凉国,西凉国打败了,所以就只好把鸠摩罗什大师交出来了。姚兴就把鸠摩罗什大师迎请回长安,就尊封他为国师。鸠摩罗什大师到了中国,他就发心要翻译经典。他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他自己在入定的时候,很快的就通达的中文,所以他翻译经典可以拿起梵文本口头念出来就是中文。我们现在读他这部经决不象一个外国人翻译的。这说明了他的中文那么流畅优美,都公认为最好的翻译本。唐朝的道宣律师,也是一个持戒修行很了不起的高僧。他受到天人的供养,经常他桌子上摆的东西好多都是天上来的。他曾经有一次就问过一位天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那个天人就告诉他:鸠摩罗什法师不是今天才搞翻译工作,过去七佛出世他都担任翻译,他发了个愿心,只要有佛出世他都愿意担任翻译经典工作。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以后名声非常大,他主持的译场,就是国立的翻译馆,有不少的高僧大德参加这个工作。当时这个国王姚兴,这人也很崇敬佛法,但是必竟不懂得很多道理,他觉得鸠摩罗什法师这种人是了不起的人。他就希望鸠摩罗什结婚生小孩子,他觉得他如果能传宗接代,这样就能留下一些了不起的人出来,他就用皇帝的权威赐了十名美女强迫他接受。当然,不接受就是违抗君令,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里他就可以处他的死刑,没有办法,鸠摩罗什法师就接受了,就不能住在庙子里头。就另外给他修了一幢叫逍遥园,住到那里后,佛教界的人就议论纷纷了,你这个高僧大德还接受皇帝赐的美女,叫什么高僧大德?你都可以这样做,我们也可以这样做。鸠摩罗什大师就经常在讲经的时候给大家说:我们应该学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他这样讲,但这些人呢,思想上总是怀疑的。有一次他在讲经的时候,要他的侍者端了一钵缝衣服的针,摆在桌子上,就又给大家讲要出污泥而不染,说完他就把那些针拿来吃了,就像吃胡豆样的把一钵针都吃完了。这些人通通服了,晓得他不是一般的人。这个就叫心能转物,他这种人内心完全清净啦。那个针到肚子里面去就不是针了,就不会刺着他,所以这些人都服了,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他到了临命终时,他给弟子说:我这一生翻译经典很多,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有错误,将来火化的时候,我这个舌头就会烧烂。因为他是编辑馆里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动手。过去翻译有九道程序,动笔的另外有人,他是最后拍板的,就是说这一句怎样翻译,最后到他那里他口头表明翻译这句应该怎样翻译再定下来。所以他是用舌头。他说如果我翻译的经没有错,我的舌头就烧不烂。如果有错误我的舌头就会烧烂。后来他火化后,他的舌头烧出来就变成了一个红颜色的象莲花一样,这就证明了他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他是我们中国佛教历史上的四大译经家的第一位。其它的三位就是南北朝的真谛法师也是西印度人,另外一位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师,再一位就是不空法师,他是北印度的人。这四位大译经家里头有三位都是印度人,只有玄奘法师是中国人。对于译者的介绍就简单讲这些。下面就进入经文。

这个序分里头的内容,这不是佛说的,是编辑佛经的大阿罗汉们作的记录。“如是我闻”,这样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尊者,亲自从佛那里听到的,就是说可信。“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陀讲经的地点,当时佛陀在哪里呢?就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地方的名称,祗树是当时的王太子祗陀太子的花园。给孤独就是当时一位大富长者给孤独长者,他喜欢救济孤独,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长者。他当时发心,要给佛陀建造一座精舍,供给佛陀及他的弟子居住讲学,他就看中了这个祗陀太子的这个花园,觉得很好。他就去找祗陀太子商量,祗陀太子当时就给他故意开玩笑说:“你要可以,但是你要用金砖来把地铺满了,我就卖给你”。这位长者他真正发心,又很有钱,他马上就把金库打开,就用金砖来铺,这个祗陀太子看见他真的在干,就很受感动,就说我给你开玩笑的。这个事情我也应该供养佛陀嘛。我们两个共同来供佛。所以说这个花园就叫祗树给孤独园。树子是同祗陀太子的,因为有很多地方金砖并没有铺满,他们两人共同发心的。“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当时的这些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这里有个问题,把比丘僧列在前排,菩萨还在后面。为什么这样的列法呢?因为比丘是现的出家相,菩萨就不一定了,菩萨有时候是现的在家相,我们看到的菩萨除了地藏王菩萨,是现出家相以外,其他的菩萨好多都是现的在家相。戴的宝冠,这些都是在家相,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些比丘是常随众,就是基本听众,佛陀在哪里讲经他们都跟随在,菩萨就不一定了。因为菩萨他有任务到处去教化众生。不见得每次都出席。所以常随众是基本听众 就摆在最前面。“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就说这一批大比丘僧都是大阿罗汉。阿罗汉前面加个大字,比丘是罗汉的因,罗汉是比丘的果。所以修因才能证果。这个罗汉前面又加一个大字,就是成就很大的啦。“众所知识”,众人都闻名认识的,众所知识。

下面具体提名介绍了十六位尊者。

“长老舍利弗”,这个长,是指的道行很高,这个老指的是戒腊长,不是指的年龄。就是受戒以后,安居以后,就算一个戒腊,算一年嘛。这样子,戒腊长的称为老,不是指的年龄。这里长老舍利弗,不单是指的舍利弗,这个长老一直贯到最后一个,阿 耨(?)楼驮尊者一共十六位。这十六位都是长者,这里面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太子年龄并不大嘛,还是称为长老,这说明了老不是指的年龄。

舍利弗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里面称为智慧第一,他母亲怀起他的时候,他的舅舅也是一位论师,很有辩才,平常他母亲辩不赢 他的兄弟,但她怀起舍利弗后,她兄弟就辩不赢她了。摩诃俱 豨(?)罗,这位尊者就是他的舅舅,他就晓得他的外侄不是一般的人。果然他出生以后,他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懂得了书法、画像,他在八岁的时候就登坛说法,战败了当时很多有名的论师,这位尊者他在过去生中很早就遇到释迦牟尼佛,在一起修行。当时佛陀就告诉他,你要想智慧吗?应该要通般若。所以他就受持了大悲咒、楞严咒、心经等。他从此智慧就很了不起,佛的大弟子里头称为智慧第一。佛说这一部经,他就是当机者,也就是说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说明了有他这样智慧较高的人,才能接受净土法门,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这个法门是一个送死的法门,是为了那些不识字的人,愚妇说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净土法门是当时佛的那些大弟子里面都还提不出问题来,所以这一部经最大的特点就叫“不问自说”,没得人提问,是佛自己讲的。 

第二位是“摩诃目犍连”,摩诃两个字梵文译音,就是大,大目犍连。大就是他的成就很大,受到大家的尊重。这位尊者是神通第一。我们都知道目连救母的故事,也看过佛说的《盂兰盆经》,就是目犍连尊者请求佛说的一部经,为了后代的众生要报父母的恩,要救度父母离恶道,才说的这一部经。目犍连尊者在佛教里头也是一位孝子。

第三位是“摩诃迦叶”,这个叶字应该念“摄”,也就是说他身上放光。别的光明遇上他这个光就被他的光明喝进去了一样。所以叫饮光。佛陀的两边站的有一位供手抱拳的,不是合掌的那一位就是他。当时佛陀说他那个手指头要放光,如果他合掌他的手放出光明,人家来拜佛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所以佛陀喊他不要合掌。他是禅宗的初祖。就是当年佛陀在法会上拈花微笑,花是大梵天供养佛的金莲花,佛在法会上拿出来,大家都不理解,而只有迦叶尊者理解了。他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现在还在云南鸡足山入定。他在那里有个任务,就是要等到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要把佛陀交付的金缕袈裟交给弥勒佛。他皈依佛陀的时候已经一百六十岁,所以他在佛的大弟子里面也是岁数最大的。又是修头陀行的一位了不起的尊者,所以他称为头陀第一。头陀两个字本是抖擞的意思,抖擞精神,打起精神,勇猛精进,就是修苦行。有人修苦行,佛法就住世,如果没有人修头陀行,佛法就消灭了。修头陀行很不容易啊。我们这些众生都是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里面迷惑颠倒啊。修头陀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要在衣食住行上,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是不简单的事啊!所以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晚上甚至要在坟墓间打坐。这位尊者修头陀行修得很圆满,他活到百多岁。有一次,他去见佛陀,佛陀都分了半个坐位让他坐。佛陀劝他年纪大了不要修苦行了,但是他还是一直坚持下去。佛陀曾经这样说:由于他修头陀行,能够使佛法延长住世五百年。

第四为是“摩诃迦旃延”,这一位尊者叫做论议第一,论议就是辩才无碍。他当时对于很多外道提出的断灭见,断见就是认为人死如灯灭,骨头变成灰,灵魂随风飘散了,没得来世。那些外道说:如果有来世的话,哪个看到过死人回家?这一位尊者就反问他说:狱中的囚犯能不能自由回家?死人也就是那个样子,他犯罪到三恶道里面,能够随便回来吗?外道又反问他,那生到天上的为什么也没有回来呢?尊者又回答说:生到天道的人就象从冀坑里面爬出来的,上了天堂他还愿意回茅坑去吗?当然也看不到。还有,他生到忉利天一日一夜,就是世间五百年,回来你也认不得啦!那个外道被折服了,他真是辩才无碍。

第五位“摩诃俱稀(?)罗”,就是舍利弗尊者的舅舅,他后来去学外道,学得很有本事。他回来后知道他的外侄已经跟着佛陀出家了,于是他就跑来找佛陀辩论,佛陀一句话就把他折服了。当时他认为自己很有把握,以为佛陀辩不赢他,他说如果我辩输了,你就杀我的脑壳。当然他辩输了,就叫佛陀杀他的脑壳。佛陀说我们没有这种办法。这下子,他就皈依佛陀。皈依佛陀以后,他三年就通达三藏,问答如流,辩才无碍了,只要你问他就能答,他是辩才第一。

第六位“离婆多”尊者。这位尊者,他在没出家以前,有一次晚上路行疲倦了,路边有个亭子,他就在哪里住下。他看见一个小鬼背了一个尸体就放在地下,后面又赶来一个大鬼,两个鬼就争那个尸体,一个说这是我的,另一个说是他的,两个总是僵持不下。一个鬼看见他坐在那里,这里还有一个人,就找他证明,看这个尸体是他拿来的,还是我拿来的?他一看这两个鬼我都惹不起。他明明看见是这个小鬼拿来的,他想,我说假话不对;但是,说真话,这个大鬼不会饶我。他想了一下,他说真话,说:“是小鬼拿来的”。大鬼听后大发雷霆,马上就把他的手膀扯下来吃了,这小鬼就用尸体上的手膀给他接起来,大鬼又把他的手脚、脑袋全部都给吃完了,那个小鬼就把那个尸体拿来,他缺啥就给他补啥,就给他又凑成了一个人。 那个大鬼把他吃完了后就走了。他看见这个身子还是能够活动!不论想什么都能够听支配。于是他就很怀疑,我这个身子竟究是我,还不是我呢?如果是我的话,明明看见大鬼把我吃完了,哪里还有我呢?如果不是我,这个身体为什么又听我的指挥,我想到那里去,他就跟到我到那里去。所以他就疑惑不解,一看见人他就问,你看见我没有?然后他走到一个庙子里面,他又问大家,你们看见我没有?这些出家人就觉得这个人很容易得度,因为他懂得无我嘛。他说我这个身体是别人的嘛,哪里还找得到我呢?因此他就开悟了。我们这个躯体叫做假壳壳,有而非真嘛。是四大假合的,所以他出家以后就证悟了,没得我。懂得了无生的道理,晓得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虽然有但不是真的,所以他很快就证到罗汉果位。他是无倒乱(即消除颠倒妄想)第一。

第七位“周利槃陀伽”。这位尊者,很笨,当时佛陀教他每天念“扫帚” 。就是念“扫把”这个两字,他念的时候记住扫字,忘记帚字,记住帚字,忘记扫字。他的哥哥不管他,叫他还俗,但是他很坚决,不还俗,坚决要出家。后来他自己很认真的忏悔,坚持学习,结果开悟了,所以他坚持第一。就是说认真的坚持真理,坚持学习,结果虽然人笨,但是他一样的证悟了。他是义持第一。

第八位“难陀”尊者。难陀尊者是佛陀的胞弟。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位尊者满身都是金色,相貌堂堂,他已经具足了三十相,佛陀是三十二相,比佛陀少二相。他的夫人是当时的著名的美女,两夫妇感情很好,有一天他看到佛陀与阿难尊者到这个京城里头来乞食,他看到佛陀来了,他马上就去用钵准备一些饭菜,要供养佛。他看到佛陀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赶,怎样都赶不上佛陀。一直走到祗园精舍他才赶上。赶上后佛陀就劝他出家,他不有,他舍不得他的妻子,一定要回去。有一天佛陀用他的神通力就把他带到天上去,看到很多的天女非常漂亮,这时佛陀就问他这些天女比你的妻子怎么样?他说我妻子当然就赶不上了。佛陀就喊他去问天女,那些天女就说我们这里正在等将来有一位天子,要生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天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兄弟,他今后会生到我们这里来。他听后很高兴。佛陀又以神通带他到地狱里头去,看到那个油锅,一个大油锅正在翻滚,又没得人,佛陀就喊他去问那守油锅的狱卒吧。狱卒就说我们现在正在等一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兄弟,他是要到天上去享福,福享完了以后就要到这里下油锅,我们在这里等他。这样一来,他才晓得没得路可以走,天堂地狱是无路可走啊。所以他才忏悔,最后他才发心出家。后来还证得了果位。他是持戒第一。

第九位“阿难陀”。阿难陀就是阿难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他出生的时候,就是佛陀成道的时候,是腊月初八。他的相貌当然也长得非常之好,因为他智慧、福德都非常好,所以绝想见到他都喜欢他,愿意听他说法。当时佛陀要选一位侍者,就有五百名年青的比丘都想给佛陀当侍者,但最后佛陀就选了他,当然也有过去生中的缘法。他给佛陀当侍者当了二十五年,所以说佛陀讲的经他基本上都听了。有些他原来没有听到的,佛陀也专门给他说了,所以称为多闻第一,听得最多。他听过以后的经,一字一句都不会错落,所以当年这些大阿罗汉在编辑佛经的时候,就是由阿难尊者凭脑壳记忆背出来的,然后经大家审定认为没有错误这样子才通过。

第十位“罗睺罗”尊者,是佛陀的太子。他出家以后年龄比较小,就爱打妄语。佛陀严格的告诫他,他从此生出惭愧心。才精进用功但是虽然他精进用功,还是没有证得果位。佛陀又告诉他,应当给别人说法,就是说;说法是得道的先决条件。你如果要想证道就应该多为人说法。他听了佛陀的教导后,他就认真的经常弘扬佛法,所以后来他证到了罗汉果位。佛陀在涅槃之前就吩咐四位大阿罗汉,要他们不要入涅槃。这四位大阿罗汉里头就有罗睺罗尊者,有大迦叶尊者,宾头卢颇罗堕尊者,金舍罗汉尊者,就这四位。他们四位尊者一直到现在都还住世,就作为众生福田。

第十一位 “憍梵波提”尊者。这一位尊者,他以前当沙弥的时候,有一位年老的僧人在念经,老年人没得牙齿了,在念经的时候这个嘴巴的嘴形就很不好看,就像牛吃草一样。他当时就讥笑他,你这个嘴型就像牛吃草。那位僧人是证了果位的,晓得他说这个话要堕地狱的,就给他说,你要赶紧忏悔,他当然吓倒了,就赶紧忏悔,后来都是五百世变牛。所以说诽谤圣人的果报是非常可怕的啊。他遇到佛陀出世,虽然证到了果位,但你的余报都还没有尽,他的嘴巴还经常象牛吃草那样。佛陀当时看到他的这个样子,怕其他人再讥笑他,又要受恶报,所以佛陀就喊他到天上去修行,因为天道一般都有五通,他们是有神通的,有境界的人,不会从相貌来讥笑人。所以这位尊者是受天人供养第一。

第十二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当时在祗园经舍,他去显神通被佛陀晓得后就把他教训了一顿。这说明了佛教不重视神通。另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在显神通,或者有些不愿显神通的,或者有些没有证到神通的出家人就没有人供养了。后来佛陀要入涅槃的时候,也要他留在娑婆世界受众生的供养。所以这一位尊者叫做福田第一。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尊者。这位尊者的相貌长得很难看,很黑。曾经在晚上去乞食的时候,被一个孕妇看见就吓了一跳,就流产了。佛陀知道这件事情后,所以才制定了一条戒律,比丘晚上不能出去,过午不能吃饮食。后来他自己痛改前非,认真的教化众生。所以在这十六位尊者里头叫做教化第一,善于教化众生。

第十四位“摩诃劫宾那”尊者。他善于占卜,善于观察星相,预测吉凶祸福。后来皈依佛法以后证得了果位,所以他在佛的第十六弟子里头叫做星宿第一,就是善于观察星宿。

第十五位“薄拘罗”尊者。这位尊者相貌长得非常好,因为多生累劫他坚持不杀生,他在九十一劫里头,得到的果报是长寿无比,因为他坚持了不犯杀戒,所以福报很好,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六十岁,寿命第一。

第十六位“阿 楼驮”尊者。他过去生中是一个贫农。有一年遇到干旱,到处闹饥饿,没得人供养僧人,他附近住了一位高僧,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位,饿了七天,才下山来托钵化斋。在这个饥荒年代,大家都没得多的东西来供养了,高僧到处走了一转,托了一个空钵就回去了。他当时在田里头做庄稼,带了一碗稗子饭,准备自己中午吃的,他见僧人这个情况,很不忍心,就把自己带的这一碗稗子饭布施给了这个尊者了,愿意自己挨饿。虽然是一碗稗子饭。可是他这种心,舍已救人的精神。功德确实了不得。这位僧人是证得了果位的,有他心通,他知道这个人发心很真诚。所以接受了他的供养,就给他说了一首偈语:“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就是现在进斋时念的供养文。告诉他你今天作布施的因,后来必得好的果报,如果你为了求得未来的福乐,那你今后必然得到安乐。后来这位尊者经过了九十一个小劫,都是出生在天道人道享受福报,不受贫穷饥饿的果报,而且事事如意。

上面这十六位尊者就介绍完了。下面“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就是上面说的这些,加一个等字,就是还有一些,除了这十六位外,一千二百多人还有一些没有包括进来的,所以加一个等字。“如是等诸大弟子”这句话就总结了上面介绍的十六位尊者。上面介绍的比丘出家众,下面介绍菩萨众。

这个菩萨,昨天讲菩萨戒的时候也谈了,菩萨是梵文译音,简化了,菩萨的全称就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也就是说菩萨虽然觉悟了,但是他的情执没有断尽,所以说是觉有情。有情就是情执还没有断尽,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说菩萨发了四宏誓愿,为了成佛道,为了度众生而修行。这里列举四位菩萨,当然参加发会的菩萨也很多。这里面的第一位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又翻译成曼殊师利,中文的含意就是吉祥、妙德,在菩萨中最有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早已经成佛了,为了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倒驾慈航,现菩萨身来弘扬佛法。当然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啰。法王子,佛是法王,文殊菩萨来继承法座的,所以称为法王子。大菩萨里头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这些都可以称为法王子。为什么这部经把文殊师利菩萨列为上首?这说明了净土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啦!不是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能够理解。前面比丘里头列的是舍利佛尊者,菩萨里头列的是文殊菩萨,就说明不是具有大智慧,是无法理解净土法门的。

第二位“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他的慈悲是超胜一切菩萨,他是修慈心三昧。所以他愿意在刀兵劫里面维护一切众生。

第三位“乾陀诃提菩萨”。中文的意思就是不休息,他的愿行广大,永远不休息来救度众生。

第四位“常精进菩萨”。这位菩萨广修六度万行,也是为了度脱众生,精进不息。“如是等诸大菩萨”,如是就是指的这四位大菩萨。等字就是还没有列名的菩萨还有很多,举这四位菩萨是表示净土法门“信、愿、行”这三个重要条件。文殊菩萨就表示信,没有大智慧就不可能生起真正的信心。弥勒菩萨是表愿,因为他是得了慈心三昧的人,所以他愿意一切众生往生西方,同证无量光,无量寿的,所以他是表愿。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是表行。说明要想求生净土就要精进不息,不间断才能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列举这四位菩萨不是随便列的。就是表明了净土法门的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菩萨以后就是介绍天人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就是说还有释提桓因,在天道就是玉皇。诸天就是包括了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在内了。大众就是包括天龙八部、人非人在内,无量诸天大众俱,都在一起。说明了《佛说阿弥陀经》听众非常的多。然而这部经的排列顺序,主要的听众里头,首先就是举出常随众。就是诸大比丘,然后介绍四位菩萨表“信、愿、行”,然后无量诸天大众,加一个无量。就是说数目没有办法统计了。以上讲的是序分里面的通序。序分里面分为两类,一类叫通序,一类叫别序,就是叙述佛说这部经的因缘。 

昨天讲的序分就是《弥陀经》的前言部份。但是这个序分还没有讲完。昨天讲的是通序。还有一部分叫别序。专门说明《佛说阿弥陀经》的根源。下面这一段“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尔时就是那个时候,佛陀就告诉长老舍利弗,长老舍利弗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当机者,就是听众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我们知道舍利弗在罗汉里面是智慧第一。说明净土法门没得智慧的人,不可能相信,不可能理解。菩萨里头文殊菩萨就是代表智慧。从这个来看就说明了文殊菩萨在这里是上首。舍利弗在这里也是上首。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他们都是智慧第一的人,说明没得智慧的人不可能懂得,不可能理解这个法门。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那些不相信净土法门的人智慧不够,要有智慧才能够相信。有些人把这个净土法门认为是对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说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文殊菩萨的大智慧,以舍利弗的大智慧,才能够懂得这个法门。这就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要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理解,才能够相信。“佛告长老舍利弗”就是告诉他,这里要注意是佛告诉他,不是舍利弗提问题,这一部经,整个的一部经里面没得一个是舍利弗提问题,都是佛叫他的名字告诉他。这个与其它的经就不同了。比如说普门品是无尽意菩萨提问题,问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因缘叫观世音菩萨?那是提问题才解答的。在《金刚经》须菩提提问题,怎么降伏其心?佛才解答,与《弥陀经》不同。全篇都是佛喊到舍利弗给他讲,没得一处是他提问。这就说明了净土法门是无问自说。这部经是没得人提问,佛陀自己讲的。就是那些大阿罗汉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就是从这里,这个 “是”字就是指的娑婆世界这里到西方,向西方这个方向走,走好远呢?要“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就是由若干个太阳系,有上百亿的日、月,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要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世界名字叫极乐。“极乐世界”,世界这个两个字“世”字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界”是代表方位,东、南、西、北加东西南北角,加上下就是十方。世界就是代表时间空间。“其土有佛”,那一个国土有一尊佛。“号阿弥陀”就是佛的名称“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今现在就是讲经的时候,现在正在说法。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是这两个“有”字,有世界,有佛,说明了是真正有,不是虚言,不是假设。这个问题佛陀告诉我们有世界,有佛,这里主要就是让我们建立信心,相信,让我们发起愿心,愿意往生。今现在说法,这个阿弥陀佛就是现在的佛,我们晓得今天来说,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佛。弥勒佛是未来佛。那么现在佛是那一位?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想亲近现在佛,要发心往生净土。这两个有字非常重要。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外是两门,一门叫空门,一门叫有门。比如说《金刚经》这些都是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空、法空、空也要空,一切都空。但是净土法门是有门,“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是佛陀亲口开示。这个千万不能用《金刚经》来反驳《阿弥陀经》。有些学佛的人,就认为求生净土是心外求法,是执着,他就用《金刚经》的道理来驳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种说法不懂得空门与有门,空宗与有宗,法门不同,佛是应机说法。有些众生适合于走空门,有些众生适合于走有门,所以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我们是修净土法门,那么就应该按照《阿弥陀经》的开示来做,就不要用讲空门的经典道理来怀疑这个。当然实际上说到最后空与有是一回事,空有不二。但是我们都是凡夫,你没有证到这种境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那个问题。既然我们要想修净土法门,我们就要走有门下手,那么就相信佛陀的这两句开示。有世界、有阿弥陀佛。这样才能建立信心,当然这个有也是唯心所现。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一样啦。娑婆世界还是唯心所现。众生的共业所感的嘛。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念佛众生的愿心所现的一样,都是唯心所现,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听到别人说求生净土是心外求法,就怀疑,就动摇。这两个有就是正报,有依报。极乐国土的依报就是极乐国土的环境。所以这一部经,下面大量介绍了极乐国土的环境,很好的地方,这也是告诉我们生活的环境嘛。依报就是我们往生的人的生活环境。另外就介绍了正报。正报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告诉我们极乐国土的依报正报十分庄严圆满,这决定是真实的。这个也就是让我们建立起信心,决不能说念佛求生西方是执着,当然我们对于一切东西,不应该执着。这个念佛求生西方,执持名号,这个与那个执着不同。我们执持名号,紧紧的抓住这句名号,就可以使我们出离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与世间上的执着,执着名、执着利、执着这些东西不同,因为你执着那些东西是种的恶因,最后把你送到三恶道里面去了。我们执持名号,这是种净因,精进的因,最后把我们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不能那样去看,认为执持名号那样是执着,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一段就是这部经的序分里的别序。就是特殊的,就是介绍佛说这部经的因缘。刚才念的这几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就是佛为什么说这部经。为什么?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有,要相信这是佛陀的开示,决没有虚假,我们相信了才能建立得起求生净土的信心,我们相信了,才能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上面这个序分就讲完了。我再重复一遍,这个序分的内容。序分就是这部经的前言,序分它包括了六成就。“如是我闻”,就是信成就,闻成就,相信真实的道理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释迦牟尼佛说的。然后就是时成就,佛在这个时候讲的。主成就,就是主讲这个法的人是释迦牟尼佛。然后就是处成就,就是讲法的地点,在祗树给孤独园。然后叫众成就,就是听众。听众就是“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听众代表。听众里面先介绍比丘,再介绍菩萨,最后介绍天龙八部,这就是这部经的前言部分。

顶一下(34 写日记 1170142 22662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