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为石虎家秧歌汇编作《序》

邓仲祥 [随感] 2013-02-19 08:43:06 星期二 晴天 查看:110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甘肃和政秧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奇葩,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演变,组合成最具独特的民间歌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原始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文明,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最具和政民间文化的特色,深受省州艺术界的高度关注,被甘肃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优美的舞姿和通俗的韵味,抒发了普通百姓的欢乐和喜悦,颇受城乡群众的喜爱和青睐。
  秧歌是群众的心声,历史的见证,它的根基在农村,属土生土长传统文化的演绎,群众内心深处的表白和流露。它的完善和成熟,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而且丰富和拓展了民俗文化的内涵。
  和政秧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传承和发展了民间文化艺术,尤其是民间秧歌组织者,称为秧歌的玩把式,他们的积极倡导和精心组织,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秧歌新玩手,不愧为薪尽火传,后继有人。这是农村群众自发性抢救、保护和发掘民间文化遗产,难能可贵,功不可没。
  近年来,和政县加大了对民间秧歌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积极衔接上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力推动了秧歌民间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雅俗共赏、红火热闹、日臻完善的地方艺术特色,堪称为“一座活动的大舞台”。
  和政石虎家秧歌,与其它秧歌一样,从牙牙学语步履维艰到发展壮大的自如展示,从初玩不出庄的小秧歌到耍玩走乡串村的大秧歌,跨越了历史的艰难困惑,不知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给地方秧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他们付出的一切努力,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和归纳,而是从记忆的深处探索寻找模糊的背影,沿着若断若续纷传统脉搏中抢救和发掘民间文化艺术,没有他们的执着坚定,不可能靠匮乏财力组织和策划,这充分表现出了民间组织者的远见卓识和超凡胆略;也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薪火传承,就不会有今天秧歌的继承和发展,这就是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轨迹,向我们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由于资料缺乏,水平有限,在搜集和整理《秧歌汇编》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和错误,希望热爱这项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大力帮助与指导,补充完善,还历史的真实面目,让和政秧歌深深扎根于这块古老而神奇的沃土上,渊源流传。
顶一下(37 写日记 1136254 223400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